芄宋词中的楼栏意象蚁宋朝,随着词的表现领域和创造题材不断扩大,词已经不是宫廷教坊的专利,歌馆、酒楼、妓院、庭舍、码头、羁所,都可以是演唱的场所,而这些地方,大都有楼栏,生活的实际表明,凡登高望远,尤其是倚楼凭栏,最易勾起情绪。宋人王闢之记当时人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呼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抒写胸中激情或不平。同时,登楼凭栏似乎成为当时文人的一种时尚,正如辛弃疾《摸鱼儿》一词所写“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找“愁”的最佳感觉,楼栏之所,再好不过了。蒁再说说心境。楼栏之所,或临水,或悬高,可心旷神怡,而更多的却是易生惆怅和烦恼。一些经历坎坷、饱经世事沧桑的词人就在他们的作品中告诫人们莫上楼、莫凭栏,因为楼上易生愁情,凭栏愁更愁。欧阳修在词中发出警告“楼高莫近危栏倚”(《踏莎行》),苏东坡“悔上层楼”(《沁园春》)。然而,词人并不因此不去倚楼凭栏,柳永“厌厌无寐,渐晓雕栏独倚”(《佳人醉》),长夜不眠;晏殊“曲栏杆影入绿波……酒醒人散得愁多”(《浣溪纱•又》)酒后倚栏独凭。这些个性行为反映了词人心虑神丧,彻夜不能寐,借酒消愁愁却更愁!苦苦徘徊之余,见一栏杆,倚在侧边,希望身心有所依靠。无奈楼栏只是楼栏,无生命的建筑物,并不能吸苦纳愁,掩盖不了的词人内心的郁闷和愁思,在楼栏意象中还是很昭彰。其中有思念故人的,“独自凭栏……水阔山高人不见,有泪无言”(欧阳修《浪淘沙•又》),写欧阳想念往日和故友在一起游乐的美好情景,而今却“人不见”,心中酸楚“有泪无言”。潘阆《酒泉子•其四》中“尽日凭栏楼上望……思人云水寒”也是这样,词人楼上凭栏远望,和故人一起在西湖泛舟钓鱼的美好情景历历在目,但那仅仅是幻觉,只得“思人云水寒”,留下长时间的惆怅哀婉。有思念佳人美色的,“池上凭栏愁无侣,念粉即言语”(柳永《甘草子》),张先的《醉落魄》中“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谁在栏杆角。”亦表达词人思念红粉佳人的苦衷。当然也有怀念美好景观的,“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闲凭栏干处”(欧阳修《采桑子》)写了词人倚栏远眺,西湖美景一览无余:“无絮蒙蒙,垂柳尽风”。袆春夏秋冬,四时运转,利用季节来抒胸臆表情怀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段,而在凭楼倚栏意象中则以春秋二季居多。阳春三月,生机盎然,繁花似锦,但岁月无情,时光流逝,春去也!词人思春思人,惜春而惜年华如水一去不返。吴感之《折红梅》中“大家留取,时倚栏杆,闻有花折,劝君须折”,词人眼看春去梅残,桃繁杏盛,倚栏无语,喟叹人生苦短,劝慰人们珍惜美好光阴。秋天本应是欣欣向荣、丰收硕果的季节,但这一切在词人眼里并不存在,他们看到的只是梧桐深院,落叶秋风扫,抑或是大雁南飞,离情别意不了。这在凭栏意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张惠民在《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一书中说:“有寄托,故隽永而有味,能启人深度之思,悲慨之情怀。”比如柳永《玉蝴蝶》中有“凭栏悄悄,目送秋光”,以月淡露冷、梧叶飘黄的晚秋景色寄托词人的一番情伤。秋是文人的季节,在楼栏意象中得到很彻底的应证。螄词人倚楼凭栏时大多孤单茕独,所述往往是一人之境。试看:晏几道《御街行》中“栏杆倚尽独慵去”,欧阳修《少年游》这“栏杆十二独凭春”,《蝶恋花》里“独倚栏杆心绪乱”。为何独倚?愁使之然也!词人忧愁之时,却又无处倾吐,只得一人独处,而栏杆之所是最适合宣泄惆怅和烦恼的地方(前面已交待)。莂二
宋词中的楼栏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