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尔基的葬礼.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尔基的葬礼
进入1936年的6月,高尔基就已经因伤风而诱发肺部感染,同时加重了心脏负荷。及至发病第三天,已显现出心率衰微与呼吸不均的状态,其生命情形岌岌可危。为了挽救这位深受本国民众爱戴的著名作家,苏联政府派出了专门的医疗小组为其诊治,同时在报纸上公布其最新的健康情况。但是良医与妙药最终未能阻止高尔基日渐恶化的病情,一代文豪在痛苦挣扎了十余天后,最终停止了脉搏的跳动。
为了隆重悼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政府于六月十八日即成立了“安葬委员会”,并将高尔基的遗骨由“戈尔基”运回至莫斯科,停厝在莫斯科工会大厦的大厅内;“安葬委员会”同时对外发表公告:“从六月十九日早九时至晚九时,莫斯科各界民众可在此瞻仰高尔基同志的遗容。”
据当时莫斯科通讯社的文章记载,仅瞻仰开放日的当天,就有五十万人次的苏联民众(包括极少数外籍人士)到场致哀。现场除了有苏联红军战士于此守护之外,每隔五分钟就有四名(或八名)各界人士在高尔基的灵柩四周轮换守立,这其中既有高尔基的亲属友朋,又有一些苏联青年作家和艺术家们,甚至包括一些外籍友好人士。在这些人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到访者,他就是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德烈·纪德( 1869-1951)。此时的纪德是一位深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的社会主义者,他这次是受苏联政府邀请来参加高尔基的葬礼。当纪德瞻仰高尔基遗容之时,这位与逝者年纪相仿的人道主义者有感于苏联民众的哀恸而泪流满面。就在同一天,共产国际及各斯大林、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与奥尔忠尼启则、安德烈夫、米高扬、赫鲁晓夫等该国党政领导,更是于当日下午四时三十分许到场慰问其亲属,并同逝者做最后的告别。
按照治丧委员会的时间安排,6月20日下午4时许,莫斯科市的主要街道(指红场一带)实行临时交通封闭,该市各党政机构、厂矿企业、社会团体的主要代表纷纷汇聚于红场广场,在那里参加为高尔基举行的追悼大会。5时30分许,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共产、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等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工会大厦的大厅内将高尔基的灵柩徐缓抬出。一时间军乐队奏响了《国际歌》,迎护高尔基灵柩的队伍缓慢行进在去往红场的街路上。
这天的红场显得格外地庄严肃穆,其情境有如十二年前悼念革命导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缔造者列宁一样隆重。在距离列宁墓不远的地方,架设了一个平台,当迎护队伍到达后,即由专人将高尔基的灵柩轻抬置于其上。片刻后,斯大林、莫洛托夫、季米特洛夫、阿·托尔斯泰、安德烈·纪德等人缓步走上位于列宁墓左上方的主席台。随后,莫斯科苏维埃会议主席宣布追悼大会开始,莫洛托夫以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苏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悼念演说: “高尔基之死是列宁之后对于我们国家及人类最重大的损失!今天我们和高尔基永诀,我们,他的朋友和无数的读者,每个人都觉得是自己生命的某部分长辞人世已去了
……”莫洛托夫以官方的角度,对于高尔基在苏(俄)文学史上的贡献及其作品贴近现实生活、塑造劳动人民形象而深得广大民众喜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藉悼念活动举行之际,为苏联民众鼓舞士气并对外界阐明苏方的政治立场。
作为苏联政府的特邀来宾,安德烈·纪德也发表了演说,他首先指出了特权阶级和战争是控制和毁灭文化的“

高尔基的葬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