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2006年——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我院制定了《2006年——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两年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纲要》,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全国内地西藏班(校)办学重点的调整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纲要》的一些目标与要求已不大适应新形势发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学院的发展战略。为此,我们对《纲要》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制定了后三年,即2008——2010年的发展规划。制定规划的背景分析:学院基本状况:我院占地面积近70000平米,建筑面积57000多平米,固定资产总值4200多万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60人,其中在编在册112人,占70%;人事代理48人,占30%。具有教师专业职称的140人,具有副高职称的48人,中级职称的3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学位的有30人(含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学院现有内地西藏高中部、民族预科部、公共教学部和外语系、艺术系、数信系三部三系。在校学生201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41人(西藏专科生226人,西藏高中学生164人,省内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551人)。学院发展优势我院是河北省唯一承担智力援藏任务、集中培养西藏学生的院校,得到教育部、河北省、石家庄市及河北师大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这是我院稳定发展的显著优势。学院经过20余年的成长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特别是援藏教育的经验;已有较先进、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已有一支敬业爱岗,基本胜任援藏教育、民族预科教育和大专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已形成了以“崇高、崇严、崇勤、崇美“八字校训为灵魂的良好校风和“学生第一、工作第一、奉献第一”的工作作风。以教育援藏为根基,多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办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院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学院的起点是内地西藏初中班,历经藏族中师、汉藏合校中师、大专,办学规模、层次拓展快、变化大,缺乏深厚的底蕴,尚未形成较稳定的发展格局。。师资,特别是大专层次的师资比较年轻,缺乏学术造诣较高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虽然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并不小,但由于特殊的办学历史,其中许多人已不能承担教学任务,造成一线教师教龄短、职称低,缺乏竞争力。教师总量虽因发展需要逐年增加,但编制数没有增加,人事代理人员已占教师总数的1/3。编制不足,增加了学院的财政负担,已成为制约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办学设施不断改善,但由于发展快、层次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基本建设资金缺口仍较大。大专专业设置较单一,学生就业面相对较窄,办学机制、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学生管理和稳定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繁重的学生管理任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如何发挥优势、消减弱势,打破发展瓶径;如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新业绩、新局面,是制定本规划的基本出发点。二、基本方略:(一)基本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援藏战略决策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为宗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院进入多元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二)基本发展理念:1、倾注一片爱心,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民族教育,精育民族英才;2、服务,是现代教育的特质;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学校的命脉。(三)发展定位将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锻造成为以教育援藏为根基的多元发展的民族教育名校。(四)多元发展目标:1、内地西藏高中部:全面达到河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成为内地西藏高中班(校)中发展态势最好、办学条件最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幅度最大的先进班(校)。2、民族预科部:着力提高民族预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办好民族预科的基础上拓展民族教育,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河北省民族教育基地。3、大专部:着眼社会需求,以“出口”定“入口”、以需定教,优化特色专业,提升办学层次,成为培养专业化、专门化人才的高等学府。三、发展策略(基本措施):稳定规模,多元发展,夯实根基,强化特色,提高质效,锻造精品。(一)稳定规模,多元发展:1、内地西藏高中部:本着高起点、高质量稳步发展的精神,2008年招80人,在校生达到160人左右:2009年招120人,在校生达到280人左右;2010年招160人,在校生达到360人左右。此后即稳定在每年招160人左右,实行4轨制,规模稳定在12个班480人左右。2、民族预科部:在校生稳定在600—800人。3、大专部:每年招生400——500人,在校生达到1200——1500人。学院总规模控制在2400人为宜。基本形成高中、大专、民族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大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