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们“看见”的“世界”.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们“看见”的“世界”
摘要:科学家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认定人类眼球的构造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远广于脑海中所“接受”到的。电影首先是对现实的描摹,所以认识电影的表现手法,要求我们首先理解生活。眼睛只是感官,到底看到什么,看多看少,是心在决定。电影剪辑师依靠观影习性,如魔术师一样,制作出隐秘的效果,让观众感受不到影片画面的分割,同时巧妙的只给观众看他想让他们看的东西。
关键词:视觉信息;电影银幕;电影剪辑;观影习惯
我们每天看到的世界是何种面貌?存储进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又是何种样貌?科学家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认定人类眼球的构造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远广于脑海中所“接受”到的。如果直接从现实中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那么在对现实加工和模拟的电影银幕中,我们又能得到多少的信息呢?这些信息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又是什么呢?
村上春树曾经在旅行散文《边境·近境》中提到一段观影经历。作者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海边见证了现实中的“死亡跳水”,这一幕是作者三十年前看过的一场名为《Fun in Acapulco》电影情节的真实再现。“我唯一的感想是:噢!和电影一样!……把差不多三十年前在神户一家电影院银幕上看到的东西通过现实重新感受了一遍。……一没觉得:噢!到底是真东西有冲击力,二没心想:什么呀还是电影上的更有刺激嘛。”[1]然而作者随后就发现了现实与电影的不同。那些站在悬崖边的表演者,拥有刚毅的身躯,全身流溢着某种虔诚和敬畏,他们毫无畏惧的纵身跃入大海时,就犹如阿兹台克的士兵。但当他们在岸边与游客拍照留影的时候,身上的光环便突然消失了。
“……长相和旁边卖冰糕的父兄没有分别……不过是一天从悬崖往大海跳入三四次并因此领取相应酬金的旅游从业人员……我并没有因为近看跳水选手的真实形象而感到失望,只是当时这样想:这个在电影里怕是表现不出来的。”[1]
银幕画面是对世界的描摹和创造,一方面,它将现实完美的展示在我们眼前;另一方面,它又过滤了现实世界中大量的视觉信息,较之现实的连续性,电影所追求的更是幻想的连续性。这种幻想的本质是电影导演的个人意识,是导演看世界的方式。比如,银幕中出现的上一个镜头是中午街心公园的全景,下一个镜头是一个女孩低头闻花香的特写,观众的脑海中会总结出这样一个显著的视觉信息——一个在花园里的小女孩,而其他的信息会非常的模糊。
我们的眼睛究竟能看到多少?一般来讲,人眼在水平面内的双眼视区大约在左右60度以内的区域,单眼视野界限为标准视线每侧94度至104度。在垂直平面上,假定标准视线是水平的,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度和视平线以下70度。换言之,我们的视野范围类似于一个没有封闭的球体。如果按照传统的认识,将银幕比喻做人眼,我们会发现,在这种类似于画框的平面内,双眼实在是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我们的视线几乎是局限在了双眼内聚的60度范围类,一旦你开始关注眼角余光范围内的事物,你其实就已经“出镜”[2]了。同时,导演会巧妙的利用特写镜头来强化事物,使其占满我们的视野,达到突出和强调的效果,观众会在潜意识里忽视这种镜头的不真实性,转而接受被暗示的视觉信息,导致我们在影视中可以获得的视觉信息实在是少之又少。
电影首先是对现实的描摹,所以认识电影的表现手法,要求我们首先理解生活。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置身于与上述例子中一样的场景中,我们

我们“看见”的“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