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书评2.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膄德学相彰方为大学蚃□邢植朝螇我曾经是一位大学生,此后又在大学任教多年,经历了三十多年来我国大学的发展,也目睹其中一些人文精神的变化。与中国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中国高校,似乎不再是理想中的“象牙塔”。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的内心时常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从俗还是坚守追求真善美的底线?在日渐浮躁的校园里,有一股精神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尝试着用理想和不懈的坚守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教育理想,张扬优良的传统道德与智慧的旗帜,把传承和探索“德”与“学”的内在关系和精髓贯穿于大学育人与教学实践,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和个性。尽管这样的尝试是高校教育应有之意,但没有执着的追求与远大的理想也是不能实现的。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为主编出版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一书无疑给出了答案,这是一次难得而有益的高校育人的新尝试。薈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的工具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内部人文学科的发展滞后,应用学科的旺盛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却忽视了大学塑造文化价值理念的功能。片面强调知识和标准化的知识传播成了学生乃至学校育人的行动指标。人文价值不被高校文化创造者和守望者的重视和珍视,自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郁闷、无聊”成了一些学子们的口头禅,由此,大学德育问题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进而影响到学业乃至学术的成长。袅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学校的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吸收并延伸了传统的修身教育思想,结合多年的治学、教学和管理经验,提出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掩卷沉思,我认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一书,有以下三点可贵之处:蒀一是参与编写的高校教师深刻领悟到人文教育需要建立在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长期积累的优秀成果之上,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的体现,不能离开中华文化的具体形式而凭空创造。中国是一个具有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家,本来就有一脉相承的“德学”精神传统。《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道德的内在修为,修身、齐家、治天下作为道德的外在修为),即以“修身”为教育之本,以“止于至善”为教育目的。也就是孔子所强调个人品德的完善、独立人格的养成和内在精神快乐的追求,以成就自己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为教育之根本目标。膀重德尚德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首要措施。如同传统教育思想一样,尽管以“德行”成为最高目的,但并不只是限于道德教育,更不只是道德教条的教育,而是包括技能、情趣、艺术、体质在内的全面教育和发展。作者较好地梳理了“德”与“学”的思想传承,简述了中西方“德学”思想的历史流变和精华所在,阐释了“德”与“学”的先后与相承关系,并结合中国大学现状,从宏观与微观的层面论述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理论意义与现实实践。羇二是本书的结构设置和内容安排比较科学合理。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深有体会,传统的思想政治和德育读本,更多的是将着重点放在学生方面,甚至是单纯地以学生为对象,大谈学生应该如何为学做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一书不但非常注重教师、学生及高校行政人员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还分别对不同的群体如何认识和践行“德学”思想,作了全方位的阐述和探析。提出了各个群体践行“德学”思想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成因及其解决途径和方法。蚅在阐述了“德学”思想的历史传承之后,作者首先就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书评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4-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