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山里娃的希望
摘要:如何提高社会对于山区孩子们的关心及教育问题,因此本文阐述了我们要如何用我们的爱心去关心爱护这些山区里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打开思想及让他们的心找到未来希望。
关键词:山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学生
所谓山里娃,说的主要是来自祖国偏远山区的学生娃。这些学生娃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大多数学生的父母是选择外出务工,父母自身文化条件或身体条件不好的则是在家务农。长年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因此这些孩子大多是因为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了心理的失衡,具有孤独、忧虑,情绪低落,性格孤僻,性情浮躁等心理特点。不少孩子因长期留守等原因产生了心理扭曲,长此以往,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可以说,山里娃和城里娃虽然是有着同样的年纪,但他们所享受到的教育却是有着天壤之别。城里娃能够享受到的优越条件我在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阐述,在这里我说说山里娃是如何学习的。山里娃,都是来自于贫寒的山区,他们去上课差不多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有的甚至更长。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去上课,下午要很晚才能回到家,回家之后还要帮着父母做农活。大多数的学生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识字,以后不要在识字上吃亏就行,根本就没有让孩子好好学习,用学也不能和城市学校相比,操场不够、不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是普遍存在于农村学校的现象。农村学生的学也不高,厌学情绪严重,跟城里的学生比起来有着比较严重的自卑情绪,害羞、腼腆。面对这些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可以对此听之任之而无动于衷呢。我相信这些孩子们的内心在等着社会的关注,等着作为教师的我们去关心,去触动,去爱护,让他们的心理重拾希望。
作为教师,我们所做的不仅是教书的工作,我们还承担着育人的义务。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我们只要做好教书的工作,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就够了,这是一种完全落后的观念。一种完全的教育表现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技能,还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让他们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后能适应社会,在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去关注的不仅仅是班级的成绩的提高,还要能够掌握到学生的特征、兴趣、爱好、优缺点等,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只有做到了这点,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才能说这是我们的教育的成功之所在。才是我们的教育的责任之所在。
那么,作为这些山里娃的老师,我们要去实现一个成功的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1 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是被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之所以叫学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他们什么都会,他们就不是学生了。一个拥有着大爱的老师必定是懂得宽容、理解、尊重学生的。一个无视学生尊严、漠视学生人格的老师,就算是书教得再好,教学成绩再出色,也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去爱学生,自然他也不会得到学生的爱戴。正如一个老师所言,老师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生活上的
“扶贫”,学习上的“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理上的“扶键”。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一名有着大爱精神的班主任老师,应该时刻的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让
用爱托起山里娃的希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