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莅汉 代 河 间 儒 学 与 《 毛 诗 》袃王长华易卫华(河北师范大学)膁【内容提要】    汉初《毛诗》学派的形成,除了受先秦儒家诗说的影响外,河间地域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毛诗》学由产生、发展和逐渐走向壮大,以献王刘德为代表的河间儒学对先秦儒家思想文化给予了较为全面的继承,特别是对《毛诗》从文献保存、经典阐释到传播都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实际上,献王恪守的“实事求是”、重视礼乐教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诗》解诗特色的形成。螈【关 键 词】   河间儒学;《毛诗》学派;形成;传播;影响肅 蚀汉代《诗经》学的发展,经历了从鲁、齐、韩今文三家诗立学官受亲睐,到鲁、齐、韩、毛四家诗并存,而后又由四家诗走向古文《毛诗》独尊的过程。这一发展轨迹固然体现了一代学术自身发展变化的某种规律,但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代地域思想文化的深刻烙印。大致说来,《鲁诗》受鲁文化滋养,《齐诗》受齐文化哺育,而《毛诗》和《韩诗》则是受燕赵文化的浸润。这些不同地域的思想文化均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汉代各家各派对《诗经》的阐释,由此也就形成了四家诗不同的诗说特点。就《毛诗》解说系统的建构和完成来看,先秦儒家诗说的影响无疑是不能低估的,不过此一方面学界已有较多且中肯的研究探讨,至于燕赵地域思想文化特别是汉代河间儒学对《毛诗》施加的影响,则论者似还不多。本文拟选择此一问题尝试着予以讨论,抛砖引玉,以求就正于方家。莀 膇一袅汉王朝自汉景帝至汉武帝一段时间,中央学术之外,地方王侯麾下于西汉一代影响最大的学术繁盛之地大体说来有两个:一个是由淮南王刘安倡导并领导的淮南道家学术中心,一个是围绕在河间献王刘德周围的河间儒学学术中心。淮南学术与《诗经》了无关系,我们在此不用说它。我们要说的是河间献王刘德和他倡导的学术对《毛诗》所产生的影响。献王刘德雅好儒术,《史记·五宗世家》说他“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由于有这样的学术追求和学术造诣,再加上他有王侯之尊的政治地位,所以,以献王为核心,河间国很快聚集了一批的儒家学者,他们讲论儒学,阐发儒家思想,从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形成了盛极一时且颇有影响的河间儒学。河间儒学对我国古代尤其是汉代的学术思想、学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其中对先秦儒家经典文献《诗》、《书》、《礼》、《乐》、《春秋》等的保存、阐释和传播更是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螂首先,以献王为首的河间儒学学者广泛搜集、整理散佚在民间的儒家经典,对于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诗》、《书》等儒家经典在暴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残酷政治统治时代遭到大面积的禁毁,汉初中央政权虽在“休养生息”的大政治文化背景下采取了一些诸如提倡献书的挽救性措施,但由于受到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所限,对于儒家经典的重视程度,包括采取的所谓保护措施都是有限的、不够的,大量的先秦旧典仍然散佚在民间。这一现实状况在客观上恰恰为“雅好儒术”、“修学好古”的献王搜集儒家典籍文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汉书·景十三王列传》载:献王广泛搜集先秦儒家经典,“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把广泛搜求先秦典籍文献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凡是得到民间的善本,献王便派人将其抄写下来,将抄本送还献书者,将善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