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依据1、《雅江县红龙乡措柯二村柯拉组桥梁工程施工图》;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公路桥梁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二、工程特点:10米桥位于雅江县红龙乡措柯二村柯拉组,。1-,下部结构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基础,C20片石混凝土台身,桥引道连接采用砂砾过渡。工程施工技术准备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学习掌握施工技术规范,根据有关文件做好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做好现场考察和核对。搞好复测,做好测量控制点的复核固定保护工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人、力、物、资准备设备、材料、电将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陆续运抵施工现场,检修、贮存、保管、使用,工程用电采用自发电源。人员组织建立该工程项目的领导机构,组织队伍进场向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施工现场内、外准备做好施工现场的补充勘察,三通一平。建造临时设施,安装调试机具,做好施工安排。二、施工方案1、,放出边桩,再按照基础尺寸、深度确定基坑开挖尺寸,为便于立模,~。,基坑开挖形式采取斜坡式。开挖时控制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根据地质水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基坑顶做成2%反坡,并疏通排水渠道,疏导水流,防止雨水或其它地表水汇集浸入基坑。,防止塌壁。基坑预留20~30cm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原基,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清排水。~,按照设计地质资料核实基底地质岩性,如基底岩性与设计不符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报请设计代表提出处理意见。在处理方法确定后再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因直接挖至设计标高后,因地质情况不符,等待处理意见过程中长时间晾槽而导致施工因素造成的水浸或地质风化。合格的基坑基底,在报请业主代表复检批准后,迅速进行基础圬工施工,避免晾槽。(1)坑顶四周距坑缘适当位置处设截水沟、防止河水侵入。(2)根据地质、气候条件确定坑顶动载位置,根据需要加宽护道、加强支护,动载距坑缘间至少备有1m宽的护道。(3)基坑弃碴弃于指定用地范围内,并弃于百年水位线以上,弃碴脚按设计进行防护。用于回填的弃土堆至坑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4)开挖后及时进行灌注基础施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基底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制定可行性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开挖中不停止抽水,~2倍,排出的水要防止回流、回渗。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的含水土壤,放坡开挖无法保持边坡稳定,受地形条件制约无法放坡开挖时,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加强坑壁稳定,确保施工安全。,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底稳定性、基坑侧壁和基底是否有隐蔽性溶洞、暗河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按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基底处理。,放出模板边线。基础模板采用全新大块组合钢模板施工,以增强整体刚度,减少接缝数量,并可节省连接、支撑等配件的使用量。根据基础几何尺寸进行拼装,采用钢管脚手架及对拉螺栓等连接构件进行加固。模板结构及各部位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及模板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及时浇注混凝土,避免基坑长期暴露。浇注混凝土前,先对基础进行处理,基底为粘性土时,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15cm碎石层。基底面为岩石时,浇筑前洒水润湿,铺一层厚2~3cm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混凝土输送车运输,采用溜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振捣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混凝土浇筑完后,经养护、拆模、如质量上没有问题,及时回填。:(1)混凝土使用的粗细骨料、水泥及石料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填充片石的数量不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片石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0Mpa,并不得低于混凝土级别;片石应均匀放置于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其净距不小于100mm,片石表面离开基础的表面距离不得小于150mm,片石不得接触钢筋或预埋件。(3)混凝土采取分层连续浇注
措柯二村小桥桥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