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ppt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讲 道德与伦理的基本理论
我们一谈到道德,就会进入了一个广阔的领域之中,不仅是因为这是人类特有一个领域;而且因为它是人类最早拥有的社会意识,是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社会意识;同时它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并不断实践着的实践理性,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础。
一、道德与伦理
所谓“道”,最初是指道路。后来,引伸开来,在先秦思想史上,道是指一种普遍的最高的原则,或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规则。孔子在《论语》中讲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老子道家的“道”也指此。
“德”字古代注释家把它解释为“得”,所谓“德者,得也”,人们认识了“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之为“德”。
道德两字连用,开始于战国时的荀子,他在《劝学》篇中讲:“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中国古代,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甚至泛指风尚习俗和道德教育等。
在西方,“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伸开来,也有规则和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意义。所以在“道德”这一概念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中,都包含着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等广泛的内容。
道德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一个人成长为社会群体一员所必备的规范规则。
表现在两个方面:1、用善恶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和评价,通过社会舆论和教育的方式,影响人们心理和意识,形成人们的善恶观念,情感和意向,以集中形成人们的内心信念(良心) 。2、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规章制度的形式,在社会生活中确定起来,成为一定社会和群体约束人们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的原则和规范。
由此可见,道德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它既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心理意识现象,也表现为道德行为和活动现象,同时又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现象。
道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方面:
从质的规定性上来讲:所谓道德就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用善恶标准来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
从量的规定性上来说:就有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教育、道德感化、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等。
伦理:“伦”在中国的古义里讲是“辈”的意思,由此引伸出群、类、比、序等涵义,根据许慎《说文解文》和后来一些学者的解释,“伦”字,从人从仑,仑字含有“条理”“思虑”之意,加人字作偏旁就有人事之理的意义。
《孟子·腾文公篇》讲到了中国古代的五伦关系: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各种不同关系之间的规范。
“理”字从玉从里,许慎讲:“理,治玉也”,由此引伸出有分解、条理、精微、道理等涵义。所以,伦理有人事之理、规范、规则、道理等含义。
可见,在古代汉语中的伦理和道德在一定的词源意义上是相通的,所以常将伦理道德一起连用。
西方第一个创立“伦理学”这个名词的人叫亚里士多德,他创造了一个新名词——“Ethikn”(Ethies)即伦理学,他的著作《尼可马克伦理学》(十卷),《欧德米亚伦理学》(十卷)以及这两书的提要《大伦理学》(二卷)。他使伦理学真正变成了哲学范畴内的一门学科。
哲学主要包含这么几个方面:宇宙论(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与伦理思想(道德学说)。
“伦理”或“伦理学”这个概念,一般用以表示道德的理论;而“道德”这个概念,一般用来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伦理学是一门科学,而道德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曾经有两种起源说是很有名的:
一种认为道德是外在于人的神给予的,宗教学说往往持这样的观点。基督教《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十诫。
十诫:①除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的神;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事奉这些偶像;③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④工作劳碌六天,第七天要安息;⑤要孝敬父母;⑥不可杀人;⑦不可奸淫;⑧不可偷盗;⑨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⑩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及其他一切。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追风少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