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蜂鸣器控制程序和驱动电路蜂鸣器从结构区分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压电式为压电陶瓷片发音,电流比较小一些,电磁式蜂鸣器为线圈通电震动发音,体积比较小。按照驱动方式分为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这里的有源和无源不是指电源,而是振荡源。有源蜂鸣器内部带了振荡源,如图所示中,给了BUZZ引脚一个低电平,蜂鸣器就会直接响。而无源蜂鸣器内部是不带振荡源的,要让他响必须给500Hz~。有源蜂鸣器往往比无源蜂鸣器贵一些,因为里边多了振荡电路,驱动发音也简单,靠电平就可以驱动,而无源蜂鸣器价格比较便宜,此外无源蜂鸣器声音频率可以控制,而音阶与频率又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就可以做出来“doremifasollasi”的效果,可以用它制作出简单的音乐曲目,比如生日歌、两只老虎等等。图蜂鸣器电路原理图我们来看一下图的电路,蜂鸣器电流依然相对较大,因此需要用三极管驱动,并且加了一个100欧的电阻作为限流电阻。此外还加了一个D4二极管,这个二极管叫做续流二极管。我们的蜂鸣器是感性器件,当三极管导通给蜂鸣器供电时,就会有导通电流流过蜂鸣器。而我们知道,电感的一个特点就是电流不能突变,导通时电流是逐渐加大的,这点没有问题,但当关断时,经“电源-三极管-蜂鸣器-地”这条回路就截断了,过不了任何电流了,那么储存的电流往哪儿去呢,就是经过这个D4和蜂鸣器自身的环路来消耗掉了,从而就避免了关断时由于电感电流造成的反向冲击。接续关断时的电流,这就是续流二极管名称的由来。蜂鸣器经常用于电脑、打印机、万用表这些设备上做提示音,提示音一般也很简单,就是简单发出个声音就行,我们用程序简单做了个4KHZ频率下的发声和1KHZ频率下的发声程序,同学们可以自己研究下程序,比较下实际效果。#includesbitBUZZ=P1;//蜂鸣器控制引脚unsignedcharT0RH=0;//T0重载值的高字节unsignedcharT0RL=0;//T0重载值的低字节voidOpenBuzz(unsignedintfrequ);voidStopBuzz();voidmain(){unsignedinti;TMOD=0x01;//配置T0工作在模式1,但先不启动EA=1;while(1){//使能全局中断OpenBuzz(4000);//以4KHz的频率启动蜂鸣器for(i=0;i<40000;i++);StopBuzz();//停止蜂鸣器for(i=0;i<40000;i++);OpenBuzz(1000);//以1KHz的频率启动蜂鸣器for(i=0;i<40000;i++);StopBuzz();//停止蜂鸣器for(i=0;i<40000;i++);}}/*蜂鸣器启动函数,frequ-工作频率*/voidOpenBuzz(unsignedintfrequ){unsignedintreload;//计算所需的定时器重载值reload=65536-(11059200/12)/(frequ*2);//由给定频率计算定时器重载值T0RH=(unsignedchar)(reload>>8);//16位重载值分解为高低两个字节T0RL=(unsignedchar)reload;TH0=0xFF;//设定一个接近溢出的初值,以
单片机蜂鸣器控程序驱动电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