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莫忘仰望星空——读《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有感 读刘铁芳教授的《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感觉自己的精神在提升,一种空灵的之感萦绕全身。那么多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但自己却无法用如此生动精准的语言表述。这样的文本带给我的真是巨大的心灵震撼。我们许多教师,只是把自己置身当下,脚踏实地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心安理得地当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许多教师认为理想的教育、本真的教育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的,从而放弃了自己心中对理想教育的一份仰望,使我们的教育徘徊在可见的、实在的、个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层面,很少关注人的生命姿态,使现实的教育陷入了平庸化的境地。面对如此尴尬的教育局面,教育者当有何作为呢?一、教师要有职业的操守现代中国人似乎更懂得自保,教育人也不例外。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会不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千古良训,众人皆知。可是,学生外出参观、旅游如果出了事故,就会有人要承担责任或惹来麻烦。于是,学生只能一年到头关在教室里、校园内。教师受到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社会等重重压力,正所谓戴着脚镣跳舞。怎样才能无限接近教育理想呢?1、超越功利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功名利禄困扰着人们。作为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的“光辉”到底在哪里呢?我觉得教师职业的光辉应体现在无私的爱上。但是,看看现在的教师,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认真思考一下一些现象:不组织校外活动、体罚学生、排挤差生、罚做作业、无限延长学习时间,如此等等,其背后哪一样不是教师自身利益在作祟?而且这些做法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为了孩子。面对应试教育的枷锁,校长喊无奈、教师喊无奈,真正可怜无奈的是孩子,他们成了牺牲品。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也没办法,学校的考核制度就是这样。我要说,如果一个教师只关注制度层面的东西,那注定是一个没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的平庸的老师。因为制度层面的,只是普遍的、一般的、基本的、可考查的要求,教育有太多太多制度层面无法考量的东西。“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从而让我们对教育的思考以及教育事件本身能超越当下、超越一时的功利,而达到永恒,达到对教育的本真性追求。2、超越狭隘教育是什么?上课、作业和考试,再具体点还包括老师、学生、教室、黑板、书包和课本等等。教育,一个内涵如此丰富的词汇,如今已狭隘到令人窒息。刘铁芳说:“原来是后进生厌学,现在是优等生厌学之人不在少数;原来是薄弱中学学生厌学,现在重点中学学生厌学也比比皆是。这一现象表明,我们今天的教育正在远离对学生生命的悉心呵护,教育没有促成生命世界的敞开,这样的教育对个体生命而言其实是外在的,我们教育中实际存在着这样一种事实,就是把学生看作物,看作升学竞争的机器。学生的物化也就是教育本身的物化,教育成了一种确定性的追求。” 现行的教育阻碍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该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现在的教育,不管是出发点还是归宿,显然都偏离“以人为本”太远了。以考试为纲和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受教育、学知识、长本领,应该愉悦人,而现在的教育则是折腾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绝对不是这么个狭隘的面貌。看看新华书店里的教学辅导书和考试辅导书有多少,从小学的到考研的,整个是一个大类别,通州的新华书店基本占了一层营业用房。看看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的各类教育辅
脚踏实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