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荥阳市王村镇第二小学宋青林《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今年暑假,我利用闲暇时间,仔细研读了马朝宏老师所著的《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通过细细的揣摩,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愿与大家一同分享:一、思考的车轮怎能依然伏在惯性的导轨上?阅读之初,我仔细看着此书的封面,反复念叨书名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顿悟:师道就是老师说,第一个道是说的意思,第二个道是路径、方法的意思。为师有道,道在何方?每天早上,我们一睁开眼,看钟表上的时间、上学放学、上网玩游戏、晚上十点多睡觉……我们几乎每时每刻地在生产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运用着最普通的数学,然而很多人并不意识到这一点。直面当前的课堂现实,我们发现当学生们做完一大堆数学题之后抬起头来,从他们眼中看到的不是对数学的喜爱,而是疲劳与厌倦。在学校十几年的数学学习之后,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对数学仅仅理解为“解题能力”,这种曲解夺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数学教师的切身之痛,是数学教育中的悲哀!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大多数时候都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还有相当多的时候的教学单纯就是为了“学生会算,会解题”就可以了,丝毫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00分成了最终的数学教学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埋头于题海中,从而无法体验数学的历史性,无法领悟数学的人文性、文化性,更没有一颗数学的头脑,没有一身数学的气质。狭隘的数学观使数学教育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发出了不合谐的声音。难怪在本书作者马朝宏看来:生活常常开了这样天大的玩笑,成全了甲--诗人、乙--数学家、丙--商人、丁--行政人员、戊--生物学家……我们并没有及早地发现并培养他们,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东西--思考的车轮没有方向。思考的车轮成全了我们的完美生活!然而很多教师依然乐此不疲地为学生铺设着教育之车的导轨!二、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离开了教师,任何制度、观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我们教师用来工作的工具是:知识、能力、道德、态度。所以,作为教师,还应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不断的学习储备各种知识,时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首先得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因为学生可以原谅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原谅一个无知无能的老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的演变,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知识追求的觉醒。只要还在教学岗位上,就要不断的追求。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人,读书仍然是必由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