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城山帝王祈福之地古代中华名山-旅游管理析城山帝王祈福之地古代中华名山 中载了大禹治水时,沿着山脉从西往东,导山疏河经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又至于碣石。又据《楚辞》《列子》《庄子》《史记》《淮南子》《尔雅》《说文》等古籍记载,析城山就是古昆仑的原型山体,是商王朝时期汤王祈雨之圣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析城山的雄伟和苍茫,其十分独特和稀有的岩溶地质遗迹和岩溶地貌景观,实属我国北方地区之罕见,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岩溶地质学的科研价值,而且因其稀有性、不可再生性等自然属性而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大析城山景区,位于中条山脉东北端、阳城县西南部山区。这里山峦壮美,河谷奇秀,生态原始,植被茂密,远古文化遗存俯拾皆是。景区约1268平方公里的面积,共分析城山、横河古镇、鳌背山、凤栖湖、青萝河、蟒河、东冶七大景片。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游览了析城山上的圣王坪。析城山景区位于阳城县原横河、西交、杨柏三乡交界处,方圆20公里,主峰海拔1888米。因为山顶呈盆地状,四周山峦如城墙环绕,有东西南北四门,故名析城山。与紧邻的历山相似的是,析城山山顶也是高山草甸,历山山顶名叫舜王坪,析城山山顶则被称为圣王坪。同为高山草甸,圣王坪虽然远不如舜王坪、马仑草原、荷叶坪平坦辽阔,但却因是一片大自然惠泽的天然牧场,更因商王朝时期汤王祈雨的历史和此地乃中华古代昆仑山的原型山体,而备受专家推崇和游客的青睐。娘娘池:高山草甸的眼睛坐着朋友驾驶的“奔腾”,我们穿过驾岭进入横河,很快到达析城山停车场。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初夏的第一场小雨,雨点淅淅沥沥敲打着雨伞,微风阵阵吹来撩拨着衣襟,远处是水墨画般的山色,脚下是缓缓流动的雾霭,多少年在北京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空气了!我们索性冒雨徒步前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与行进,终于在飘散的雨滴中登上了析城山。一路上的灌木林、荆秧条和马榴花留在了身后,眼前是一片呈丘陵状无序起伏的高山草甸,草甸上零星生长着一些树木,墨绿色的叶片在绿茵茵的草甸中显得格外耀眼。原来,每年春末到初秋,都是圣王坪放牧的黄金季节,附近的村民们赶着牛羊来此放牧,直到中秋前才离去,致使圣王坪因为载畜量过高、放牧过度而出现了草场退化、自然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原来平整的草甸被雨水冲刷成宽半米深几十厘米的沟壑,令人触目惊心。虽然全国乃至全球的草场退化与荒漠化日益严重,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经过彻底治理,圣王坪的牧场资源真正得到了有效管理,旅游资源得到了切实保护。如今,走上圣王坪,已经看不到一头牲畜,满眼是“牧草肥美,水源充足,胭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了。圣王坪的中心是娘娘池和汤王庙。娘娘池位于山顶草甸的低洼处,周围环以几座长满牧草的山丘,也有人称之为汤王池。池水清澈如镜,波澜不惊,无论天旱还是雨涝,不涨不落,水深难测,如同海水一般幽暗,略有咸味,池内水草丛生,鱼虾无数。据《乐史寰宇记》记载,“析城山顶有汤王池相传成汤祷雨处”。这里原先是一个很大的独龙窝。自成汤来坪祷雨应灵,落下一场大雨,雨水都集于这独龙窝,水位上涨成为一个美丽的天池湖泊。传说当年汤王娘娘随汤王析城牧马,常沐浴于池水,梳妆打扮于池边,游乐散步于池旁,汤王池成为娘娘常来常往的好去处,一来二去人们便把汤王池叫成了娘娘池。也有说这是当年汤王祈雨为拯救将被旱魔吞噬的天下苍生而在此焚身赎罪,汤王娘娘从京城赶来
析城山帝王祈福之地古代中华名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