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童读经与道德教化.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童读经与道德教化近日在中国教育学刊网上拜读了刘秀峰先生的《儿童读经是否引发儿童教育观之辩》的文章,看了以后思考颇多。先生认为,一概“去小学化”和全盘否定“儿童读经”的做法都是偏激和错误的,我们需要反思这些现象背后的儿童教育观,学界需要就此展开讨论与争鸣,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笔者很认同先生的观点,“儿童读经”读得是经典,是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观今于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一个要与传统划清界线,一味批判传统的民族,它能够面向未来吗?能够实现现代化吗?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度,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每每谈起,内心总感到自豪与骄傲。可如今,我们的下一代却对传统一无所知。传统文化的缺失使现代人很容易接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尽管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尽善尽美,但儒家提倡的不少东西,对今天的中国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儿童读经的现实意义1997年,时任的江泽民美国之行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的“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方向”,就是强调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革命文化传统、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今天的中国人大多认为历史只是很久以前的一段模糊烟云,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过于遥远,没有现实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对自己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崇敬心。至于中国的经典,许多人不知是什么,或无知地斥为封建糟粕与故纸堆,认为与现代化节奏格格不入。这种对历史文化的轻薄态度,已给社会造成了严重恶果。如2011年在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许多人不知道“读经”的现实意义,这恰恰正说明了传统文化在近代的断裂。“传统”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眼中“无用”的东西,成了“科技发展进步的障碍”。因为“传统”不能让他们发财致富。我们所视为“无用”和“无意义”的东西,在别人那里却是“宝贝”。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在我管理新加坡的经历中,特别是1959年到1969年的这几年,使我相信,如果大部分新加坡人,没有儒学精神,我们很难克服我们的困难和挫折。”日本有个名叫本田成之的学者,在《中国经学史》这本书的结尾处,对中国经学的前景抒发了无限的感叹:“像经学这一学科,将来或失于中国,而被存于日本,也未可知。”笔者于此有无限地感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儿童读经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从传统中学习。只有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发展新的文化。重要的是,我们要守住文化的“根”。二、儿童读经可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台湾大学的傅佩荣教授在凤凰卫视的一个栏目中曾说过:“儿童读经可以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傅佩荣教授是台湾的知名教授,他以自己在台湾生活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台湾教育很注重儒家文化,在台湾每年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读经活动。笔者时常在想,祖国大陆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做得不如台湾呢?也许有人会问:“孩子那么小读经有用吗?”现在一些家长的“利已主义”让我们感到害怕,有些人在做某件事时,想得最多的是“我可以获得多少利益”、“我的付出有没有回报”……不可否认,现在的家长压力很大。家庭的重负让他们无暇去照顾孩子的学习。当我们强调“利已”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潜移默化地受

儿童读经与道德教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4-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