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大数据只是噱头
这个2月,当女性观众被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迷得七荤八素时,男性观众们则更加热衷于政治腹黑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没错,就是去年2月一下子推出13集的那部美剧,今年情人节又一股脑放出13集,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牌粉”一枚,在第二季首播之前还发推特请求大家不要剧透。
全球观众空前的热情自然让《纸牌屋》flix赚得盆满钵满——这家北美最大的付费订阅视频网站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从去年1月的180美元飙升至如今的440美元。
《纸牌屋》的成功被贴上许多标签,渲染得最多的便是“大数据的成功典范”。但《纸牌屋》flix第一部自制剧,flix营造的一个大数据童话。
Netflix一飞冲天
“有一种心痛叫下集预告,有一种绝望叫再等一周”,这句话道出了追剧迷们的痛苦。flix将投资上亿美元的政治悬疑剧《纸牌屋》一次直接上线13集,而不是像通常那样每周放一集。
然后,flix站出来表示这是公司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功劳。
flix数据科学家曾在一个有关大数据分析的会议上介绍说,公司分析了用户每天超过3000万条播放记录,包括用户在何时、何地、何种设备上观看什么内容,用户给节目添加的恐怖、必看等个性标签;并在记录暂停、倒退、快进、评分、搜索的同时,进行大量截图,试图分析用户在音量、画面色彩甚至场景选取上的喜好。
Netflix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用户喜欢《社交网络》导演大卫·芬奇的作品,而著名影星凯文·斯佩西的电影和英国版《纸牌屋》也都是点击率比较高的节目。2011年初,flix直接以1亿美元买下两季26集版权,剧组为请到斯佩西又等了10个月。
得益于《纸牌屋》flix在今年1月发布的财报显示,,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24%;净利润达到4800万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500%。flix美国市场新增用户233万,flix的成功给美国观众收视习惯带来了巨大变革。根据2013年的尼尔森调查,有超过60%的美国人会选择一口气连续观看剧集,将近八成的美国人会使用流媒体来自行观看喜欢的剧集。这种改变让收费电视公司(如康卡斯特和时代华纳)陷入不利的境地。
神剧诞生的另一个版本
flix最早推出的8集自制剧《莉莉海默》以及此后和大牌制作人导演签约高调推出的另外四部新剧,都没有提及“大数据”模式。这不禁令人生疑:flix为何情有独钟《纸牌屋》?
真相被淹没在有关《纸牌屋》和大数据关系的海量报道中。早在去年7月,美剧《纸牌屋》改编方、美国独立制片公司MRC的联合CEO莫迪
·维克茨克(Modi Wiczyk)就公开表示,此剧的诞生源自公司一名实习生的推荐。你没看错,是至今姓甚名谁都不知道的实习生,和大数据没有半毛钱关系。
MRC在美国电影界小有名气,2006年成立时就成功出品了电影《巴别塔》。而后,MRC希望事业从大银幕延伸至小荧屏,并计划邀请电影导演来拍电视剧。他们首先要解决剧本的问题,然后就有一名实习生跳了出来,强力推荐英剧《纸牌屋》。“我在飞机上看了这部电视剧。降落时,我已经发了电子邮件,询问我们怎样才能获得这部剧集的版权?这是 2008年或2009年的事情。”维克茨克回忆道。
播放于1990年的英剧《纸牌屋》改编自迈克尔·多布斯爵士(
《纸牌屋》:大数据只是噱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