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核桃树种植技术1 (2).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核桃病害
核桃白粉病
【分布及危害】核桃白粉病在各核桃产区都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除危害叶片外,还危害嫩芽和新梢。一般叶片发病率为10%~30%,干旱季节,发病率可达90%以上,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发病初期,叶面产生退绿或黄色斑块,严重时叶片变形扭曲,皱缩,嫩芽不展开。并在叶片正面或反面出现白色、圆形粉层,既病菌的菌丝和无性阶段的分子孢子梗和生孢子。后期在粉层中产生褐色至黑色小粒点,或粉层消失只见黑色小粒点,既病菌有性阶段的闭囊壳(图1—1)。
【病原】属于真菌中子囊菌亚门的山田叉丝壳菌和核桃球针壳菌两种。山田叉丝壳的菌丝外生,稀疏,易消失。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单生,20~29微米×12~15微米。闭囊壳多在叶背部聚生或散生,黑褐色,球形,直径73~130微米。附属丝5~10根,坚硬,直或微弯,基部褐色,顶部叉状分枝2~3次,末枝反卷。子囊4~6个,无色,广卵形或椭圆形,49~73微米×38~44微米。子囊孢子3~8个,无色,单胞,椭圆形,16~23微米×10~15微米。
核桃球针壳菌的菌丝叶背生,灰白色,斑块状,常存留。分生孢子单独顶生,棍棒形或顶端突出倒卵形,43~66微米×14~26微米。闭囊壳聚生,褐色,扁球形,直径153~241微米。附属丝5~22根,直或微弯,透明,无隔膜,基部膨大成球形,顶端尖细。子囊10~24个,无色,长椭圆形或长卵形,有柄,59~103微米×24~45微米。子囊孢子2个,无色,椭圆形,23~44微米×14~25微米(图1—2~5)
【病害循环及流行】病菌以闭囊壳在落叶或病梢上越冬。笠年春季气温上升,遇到雨水,闭囊壳吸水膨胀破裂,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到幼嫩芽梢及叶上,进行初次侵染。发病后病斑上多次产生分子孢子进行再侵染。秋季病叶上产生小粒点即闭囊壳,随落叶越冬。
温暖气候,潮湿天气都有利于该病害发生。植株组织柔嫩,也易感病,苗木比大树更易受害。
【防治方法】
第一,清除病残枝叶,减少发病来源。
第二,~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夏季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
核桃褐斑病
【分布及危害】核桃褐斑病在河南等省核桃产区都有发生,造成早期落叶,枯梢,影响树势生长。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及嫩梢。叶片上病斑灰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严重发生时,叶片枯焦,提早脱落。嫩梢上病斑黑褐色,长椭圆形,稍凹陷,其上亦生小点(图2—1)
【病原】属于真菌中半知菌亚门的核桃盘二孢菌。分生孢子梗无色,短小。分子孢子无色,纺锤形,微弯,双胞,上细下大,顶端略偏,20~25微米×5~6微米(图2—2,—3)。
【病害循环及流行】病菌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翌年夏季,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侵染叶片,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雨水多、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的流行。苗木受害后常造成枯梢。
【防治方法】
第一,清除病叶枯梢,集中烧毁,可减少发病来源。
第二,开花前后,各喷1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核桃灰斑病
【分布及危害】核桃灰斑病是一种常见叶部病害,8~9月间盛发,一般危害较轻。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斑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干燥后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上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属于真菌中半知菌亚门的核桃叶点霉菌。分生孢子器散生,初期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褐色,扁球形膜质,直径80~96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卵圆形,单胞,5~7微米×2~3微米。
【病害循环及流行】病菌以分子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年生长期,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雨水多的年份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
第一,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源。
第二,发病前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分布及危害】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一种发生比较普遍的细菌病害,各核桃产区都有分布。主要危害核桃果实,病果率10%~40%,造成果实变黑、腐烂早落,核桃仁干瘪。此外,还危害害叶、嫩梢,一般受害率达70%~100%。
【症状】受害的绿色幼果,初期果皮上产生褐色油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无明显边缘,周围有水浸状晕圈,严重时病斑凹陷,深入内果皮(核壳),并使全果变黑腐烂,果干瘪,早落(图3—1)。叶上病斑较小,黑褐色,近圆形或多角形,外缘呈半透明油侵状晕圈,严重是病斑联合,叶片皱缩、枯焦(图3—1)。
【病原】属于细菌中黄单胞杆菌属的核桃黄单胞杆菌。菌体短杆状,~2微米××,一端有1根鞭毛。革兰氏染

核桃树种植技术1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44938864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