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媳妇”与“媳妇儿”考释.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媳妇”与“媳妇儿”考释-汉语言文学“媳妇”与“媳妇儿”考释 汪景民摘要: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都将“媳”字条目下“媳妇”与“媳妇儿”当作两个截然不同的词进行注解,分别有两个词条共四个义项。然而,通过对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文学作品的考察发现,“媳妇”与“媳妇儿”在语义和用法上完全一致,二者其实是一个词,儿化并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其词义只有三个义项:儿子的妻子、妻子和泛指已婚的年轻妇女。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媳妇媳妇儿义项一、问题提出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媳”字只有两个词条:【媳妇】xífù①儿子的妻子,也叫儿媳妇儿。②晚辈亲属的妻子(前面加晚辈称呼):侄~|孙~。【媳妇儿】xífur方①妻子;②泛指已婚的年轻妇女。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2010年版)“媳”字也只有两个词条,也是将“媳妇”和“媳妇儿”作为两个独立的词处理的,注解亦大同小异:【媳妇】xífu①儿子的妻子。刘老太的~很贤惠。也叫儿媳妇。②小辈或晚辈亲属的妻子:弟~|侄~|孙~|外甥~。【媳妇儿】xífur(北方官话)①妻子:娶~|他的~是邻村的。②已结婚的年轻妇女:大闺女小~。《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将“媳妇”和“媳妇儿”的“妇”字拼音都注成了轻声,“媳妇儿”一词由“方言”改成了“北方官话”。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儿化音的确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头”(脑袋)和“头儿”(领导),“白面”(面粉)和“白面儿”(毒品海洛因)等,但“媳妇”与“媳妇儿”是词义截然不同的两个词吗?“媳妇”只能表示儿子的妻子或者晚辈的妻子,不能表示妻子或者泛指已婚的年轻妇女吗?“媳妇儿”不能用来表示儿子的妻子或者晚辈亲属的妻子吗?“媳妇”与“媳妇儿”难道不是一回事吗?二、“媳妇”的来源“媳”是形声兼会意字,“女”为形,“息”为声。“息”兼表子息、子女,清代黄生《义府》云:“又古者,谓子为息,息之训,生也。”因此“子妇”就被称为“息妇”,如:“今此云惠公夺息妇而自妻。(南北朝·裴骃《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也就是说,“媳妇”最初的书写形式是“息妇”,后来通过偏旁类化在“息”的左边加“女”旁,造“媳”字。《说文解字》没有收录“媳”字,可见“媳”字应当出现于汉朝之后。据已有文献记载,晚唐五代最早出现“媳”字,始有“媳妇”一词,如“晋室皇太后媳妇李氏妾言。(《旧五代史·晋书》)”自宋代开始,“媳妇”一词才在口语和官话中得到广泛使用。明代梅膺祚编撰的《字汇·女部》注:“媳,俗谓子妇为媳。”也就是说,“媳妇”一词在当时属于俗称。而在“息(媳)妇”之前,人们往往用“新妇”表示儿子的妻子。“新妇”最初在先秦时期仅指“新娘”,如“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战国策·卫策》)”。到东汉末年,“新妇”在保留“新娘”义项的同时,才开始用来指称儿子的妻子,如“(张)让向子妇叩头曰:‘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后汉书·何进传》)”黄生在《义府》中指出:“汉以还,呼子妇为新妇。”为什么把儿子的妻子即儿媳妇唤作“新妇”呢?这与词素“新”的意义有关。黄生《义府》:“盖必当时谓初来者为新妇,习之既久,此称遂不复改耳。”中国传统的婚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娶女嫁、女适男家,在父母眼里,儿媳妇娶进家门即便日久仍属初来者,所以才有“新妇”这一称呼,具有了“儿子的妻子”这一义项并

“媳妇”与“媳妇儿”考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157 KB
  • 时间2019-04-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