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0460.读书十四法.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讨论读书的方法以前,我们可不要忘却所读的书因其性质的不同,也有分别采取不同方法之必要。通常把所读的书分为精读、略读两种。我以为这还不能概括人们所读书籍的全范围。依我的见解,似可分为四种:(一)闲读;(二)精读;(三)略读或速读;(四)摘读。兹各别说明如下: (一)闲读闲读是指为消遣而读书。英国文豪兰姆曾说过:“人生的笑,是与灯火同时起的。”其意是说无所用心的闲谈,是以晚上为最适宜的时间;然而藉灯火助兴的闲谈,必须有可与闲谈之人,而此种人或未必随时可以获得;于是灯下把卷闲读,倒可随心所欲,远较闲谈为便利。这样的闲读,在我国可以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所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为注脚。这样读书,完全出于消遣,目无讲求读书方法的必要。另一种闲读,则如美国的老罗斯福总统公余辄阅读侦探小说。据他说,由此种小说之巧妙的作者,故有疑局,使读者在一页一页的读下去时,对于谁是真正的罪犯,不免因好奇而作种种的臆测,致把日常萦怀的政务暂置脑后,而获得短时间的休息。(二)指读这是指要精细阅读的书而言,宋朱熹说:“大抵所读经史,切要反复精详,方能渐见旨趣。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更需端庄正坐,如对圣贤,则心定而义理易究,不可贪多务广,涉猎卤莽,看过了便谓已通。小有疑问,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抄记,以时省阅,俟归日逐一会理。切不可含糊护短,耻于咨问,而终身受此黯暗以自欺也。”此语可为这一类书写照。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有些书可以囫囵吞下,有些书却要细嚼慢吞。”这里所谓细嚼慢吞者,也就是这一类书。(三)违读便是培根所称“可以囫囵吞下”的书。精读的长处固可使读者彻底领会书的内容与含义,而其短处则使人不能多读,而有陷于寡陋之虞。因此,善于读书之人,应按书籍之性质与其对所研究题目关系之轻重,而分别为精读与速读。属于速读的范围者,只要得一书之大意;故如有可能,尽管用一目十行之方法而读之。其有精读之必要者,当然不宜速读,致陷于“欲速则不达”之弊。因此,何者宜速读,何者宜精读,其区别不仅在性质方面,而且同一书亦可因不同之读者与其各别之目的而异。(四)摘读此指不仅无需精读,甚至无需迅速读全部的书而言。此类书尽可摘读其中之若干部分。要行摘读的方法,大抵该书的导言或序文足以觇全书的梗概者不可不读,其次便是阅看目录或细目,以决定某章某节当读,最后并参看索引,检得某节或某段当读。上述四种书籍确定后,除闲读一种无需研讨读书方法外,其他三种皆有赖于读书方法之善用。现在我把读书方法归纳为十四项:(一)立志;(二)奠基;(三)选题;(四)循序;(五)明体;(六)提纲;(七)析疑;(八)比较;(九)专志;(十)旁参;(十一)耐苦;(十二)持恒;(十三)钩元;(十四)备忘;并逐项说明如下: (一)立志任何事必须立志,始能有成,读书岂能例外?曾国藩曾论读书之当立志,其言回:“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这只是说立志的效用,但立志读书的动机如何而起,曾氏还没有举述。然而旧日的读书人,上焉者不是以圣贤自期,便是以天下为己任;下焉者辄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鹄的,而借以激励自己。像这样高的太高,低的太低,都不是

00460.读书十四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