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摘要
如今,城市化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因。但
我们在享受城市化所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增大的可能,尤其在
面临强烈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时,将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我国又是
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67%,山地城市自然灾害所带来的
损失更是随着城市化发展逐渐加大。例如,2008 年 5 月 12 号于四川汶川发生的
级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 69229
人遇难 17923 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8451 亿元人民币。城市避难场所是应对自然灾
害与突发事件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危险的安全场所。为了
提高山地城市避难场所的避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必要对山地城
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策略深入研究,以便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完善和
维护、避难场所避难能力的加强以及避难预案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保护理论、城市规划相关理论、城市避难系统
规划理论为基础,结合城市防灾学、城市安全理论、环境因素影响理论等相关学
科的理论,对比分析平原城市与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不同点,试图总结
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的关键点与策略,希望能对避难场所规划设计体系
的完善提供帮助。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避难场所的相关文献,在了解避难场所
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
进行研究。
论文首先在了解国内外避难场所研究与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山地城
市避难场所建设起步较晚,规划设计不理想,与城市空间结构不相适应,需要详
细调研与对比分析找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的难点与特殊点。紧接着对山地城
市的特点与避难场所规划的要素进行的详细分析,为现状调研做了充分的前期准
备,大大提高了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先后走访了平原城市(北京、上海)
与山地城市(重庆、攀枝花),采取实地拍照、居民访问、设计院访问、政府机构
访问等方式进行调研,取得了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调研数据,并根据数据的统计分
析,找出了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的关键因素,包括布局选址,规模容量以
及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论文分别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1 针对布
局选址,提出设计流程与建设选择方法;2针对规模容量,提出计算方式与修正值,
并得出建设规模的适宜性措施。3 针对山地城市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提出修正方
法,得出服务范围有效性策略。
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策略
II
英文摘要
ABSTRACT
Nowadays, the irreversible trend of urbanization became big factor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ociety and economy. However, when we enjoy the convenience
the urbanization brought us, while the possibility of risk seems increasing. Especially
fierce nature disaster will cause the hug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But we are the county
which has about 67% mountain area. 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loss caused by the nature disaster from mountain area is growing rapidly. For
example, the grade earthquake happened in Wen Chuan Si Chuan province at May.
12th, 2008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on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affect large areas, 69,22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策略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