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的名人品评.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的名人品评
如今,名人荐书、名人评书成了书市上一道醒目的风景。书籍的封底或腰封上,常用突出的字体印刷着名人的品评或推荐,虽说其中不乏平实中肯之语,但大多数却是兜售招揽之词,动辄“跨时代”或“里程碑”,其轻飘、花哨、夸张,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历朝历代,寒窗之下皓首穷经的书生们,总是希望得到名人的品评,因为草根要进入上流社会,名人品评就是他们的才学证明、进身之阶。当年李白的一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便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赏识之下,率为闻人”的机遇,让他们梦寐以求。在历史长河中,名人品评之风绵延不绝,无论荐书抑或品人,都留下了许多精准、精彩、经典的品评,至今还熠熠闪光。
东汉末年的“月旦评”曾经闻名遐迩。“月旦评”的领军人物是汝南名流许劭,他好臧否人物,品评诗文,每月初更新品题,时称“月旦评”。品评中,许劭辨别好坏,评判正邪,不浮夸也不贬损,不溢美也不中伤,要么不评,评则不隐晦。因此,“月旦评”比皇帝授官时诏书上的文词更加让人信服,一旦评出,便成公论。
人人喜欢许劭,却又惧怕他,许劭任汝南郡功曹时,郡内大小官吏对他敬畏有加。他的老乡、时任冀州牧的袁绍,素以骄横跋扈著称,每次出行前呼后拥,招摇过市。但当袁绍回乡省亲之时,却担心奢华的排场被许劭撞见,只好轻车简从。曹操名声不显时,多次备厚礼拜访许劭,希望得到他的评语,许劭却瞧不起他,不肯品评。情急之下,曹操不惜实施
“下三滥”手段进行胁迫,许劭被纠缠得没法,只好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竟然惊喜交集,大悦而去。
唐宋之际,名人品评依旧蔚然成风。江东年轻人项斯,才高八斗却屡试不第,愁闷之际,听说国子祭酒杨敬之善于提携后进,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见。杨敬之阅后,大加赞赏,兴奋地写下《赠项斯》:“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对项斯的人品和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项斯从此名动京师,不但考上了进士,而且诗名远播,《全唐诗》收录其诗歌多达88首。李贺年少时,韩愈听说他诗才好,亲自上门试其才学,惊讶异常。后来,韩愈还多次写信给李贺,劝他考进士。当有人因李贺父亲名叫“李晋肃”,说“晋”“进”同音,需要避讳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后,韩愈义愤填膺,挥笔写下《讳辨》一文,大鸣不平,其中“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一段话,掷地有声,不但揭穿了对方妒才的“西洋镜”,还使李贺声名大振。
如果说韩愈提携后进,还有一丝推动古文运动目的的话,那么宋代欧阳修对后进的品评,则纯粹是由衷的赞叹。1056年,当时还籍籍无名的苏洵怀揣自己的文章,拜访翰林学士欧阳

古代的名人品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