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空巢老人:别让老人空“巢”又空“心”
老年服务远远跟不上:
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养老护理缺口近千万人
77岁的海南“候鸟”李本谊有3个孩子,都在外地生活,有时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山东沾化县72岁的刘风琴老人,自女儿结婚后每逢春节都要到婆家,儿子有了孙女,两年也都没回家了。
缺少晚辈陪伴是老人遗憾的事情。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该市2000多名老人生活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逾四成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一个月内能与子女见一次面。
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家庭比重逾五成,农村高于城市。%的独居老人一个月以内能与子女见面,。%的独居老人平均一年及以上才能与子女见一次面,他们绝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生活,心灵比较孤单。%的老人表示“很需要老年心理咨询”。
据全国老龄办负责人介绍,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生活保障。在经济方面,农村养老问题较突出,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通常不是问题。
二是日常照料。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2万~3万人,而实际需求接近上千万人。
三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从业人员较少。
截至2012年年底,,,2025年将突破3亿。其中将近一半空巢,,农村留守老年人数量已近5000万。
我国已明确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第一责任人。去年7月开始实施的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常回家看看或问候老人。然而,由于缺乏约束机制,该法条在实际中很难落实。
农村养老实在“难死人”:
一难没有一个暖和窝,二难有病没钱花,三难没有一个解闷的伴
75岁的霍喜凤是山东省沾花县花家村人,两儿一女都在外地打工,养老由富国街道富国村幸福院照料。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老来难啥?一难没有一个暖和窝,二难有病没钱花,三难没有一个解闷的伴。这三样都有了,即使儿女不在身边也无所谓。
2013年5月,霍喜凤突发脑梗塞,旁边的老人发现后及时与院里的医护人员联系。由于抢救及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幸亏幸福院,捡回了一条老命”。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草窝。”富郑同忠说,幸福院让空巢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符合传统家庭养老习俗,又有社会养老的特征,更体现了居民间相互帮扶与慰藉,这是目前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比较有效的照料方式。幸福院白天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集中活动的场地,中午可以在这里吃午饭,晚上回到自己家中。
,占全县老年人总数的35%;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占34%。在“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基础上,沾化县将所有“三无”老人纳入了供养范围,共有各类养老机构51家,其中农村幸福院30处。
住在幸福院里有养老金,生病了有新农合报销和各类救助,这也许是近5000万农村留守老人未来的基本生活面貌。
走近空巢老人:别让老人空“巢”又空“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