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
摘要
“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园林大概最能说明问题(最能说明什么是意境)。那么什么是中国园林的意境呢?就是突破小空间,进入无限的大空间。**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因此古典园林在意境创造上取得的成就和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以**古典园林为研究案例,阐述其深远意境创造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意境 内涵 创造
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园林意境的感知,产生于园林景物对游人的影响。在造园实践和建筑实践中,意境的创造有着独特的体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之美,而就是在于艺术意境之美。这样的意境能够给予观者更为丰富的美的感受。以下就以中国古典园林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园林为例,阐述其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综合运用各类艺术语言(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造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构成意境。中国园林的特点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风景的美,而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物本身,而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明代有位造园学家,名叫计成,他有一部书叫《园冶》,其中有一段话:“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
,进入无限
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一点,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说明,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中国画对造园意境的影响最大
一座园林是由很多景点组成的,而各景点均可包含各自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