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反讽艺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反讽艺术-中学语文论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反讽艺术 ◎郑雯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创作距海子离世只有不到八十天,因此这首诗可以当作一种预设的写作心态和大的背景来理解。海子突然离世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舒缓清新与深沉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概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成为了大众流行语,不断被大众误读和曲解。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和浅薄的流行音乐借文字的表面大做文章。显然,这首诗被很多人纂改成了一个世俗化的文本,其中一种有代表性的解读是:这首诗语言朴素,意象清新,节奏明快,关注尘世幸福,具有博爱情怀。但事实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个语意丰富,具有多重解读维度的复杂文本。一般的误读和曲解是因为他们简单的解读表面文字,采用碎片化的读取方式,而没有考查作者的经历和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据海子传记介绍,构成这首诗直接起因的可能是海子不成功的初恋。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与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女生发生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情。由于女方家庭的阻力,二人在1986年以分手告终。海子虽与初恋女友结束了恋爱关系,但仍保持着友情性质的通信来往。1989年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初恋女友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家庭。约1989年初,海子得知她将远离中国前往美国的消息。这意味着在空间上他们将远远分离。这样看来,这首诗与海子的爱情有关,很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以及人生的某种看法。这应该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写作背景。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反讽艺术现代诗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反讽。反讽是对一般陈述的有意识的造反。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例如,《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一点也不标致,称他们标致,是明显的讽刺,表达的正是厌恶之极的情感。当任何指斥的言词都不足以把愤怒之情表达的畅淋漓时,便化为反语成了讽刺,这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表达的厌恶之情更为强烈。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难看出的一点就是它运用反讽,把强烈的死亡意识构建的如此美好和富有诗意。这首诗的反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天”构成了对昨天和今天的反讽“从明天起”这一句作为全诗的开头,奠定了全诗基本的感情基调。这似乎是一种预设,它隐含了对今天和昨天的否定和超越。“明天”是一个即将到来的不确定的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想象性的时间。“从明天起”意味着要告别今天,摆脱今天的现实状态,开始一种全新的自己追求的幸福生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意味着“今天”生活的不幸福。诗人表面上写“明天”“幸福”,实际上是在以未知的“明天”反讽现实的今天,以未然的“幸福”反讽已然的“不幸”。为何一切都要从“明天”开始?可见“明天”是今天的断裂而不是延续,“明天”是一种重生与转机,“明天”与今天的背后实际上有一种理想与现实,彼岸与此岸的深层对立。由此,反讽的艺术效果可见一斑了。(二)第一节的末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反讽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156 KB
  • 时间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