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崮山
公元2012年3月4日,气温趣降,天空飘着雪花。在这早春咋暖还寒时节,笔者与先期约好的**书法界前辈随**电视台记者前往崮山,采访观摩崮山摩崖石刻。早晨八点半,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向东,经过三十里堡村,约四十分钟车子停在崮山脚下。
崮山,位于**市城东四十华里,大小山峰连绵十一座,多数山峰海拔200米左右,唯有主峰最高422米。2004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区。当地百姓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到此赶山会,焚香烧纸,祈祷上天保佑百姓全家安康,风调雨顺。
下车后我们不顾天气寒冷,徒步登山。同行的毛老先生,忘记了自己已是77岁高领的老人,凭着一根自制的荆条拐杖,精神矍铄的行走在前面。沿着崎岖的山路,拨开沿途的松枝,迎着漫天的雪花,欣赏着大自然的风光,大约用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登上了崮山顶峰。在山顶上,一览山下的水库,错落有致的村庄,青青的麦苗,蜿蜒的道路,牧羊的老人,我们为大自然的画卷所陶醉。欣赏之余,没忘了我们的主要目的。在山峰的左面,我们找到最大的摩崖石刻:**陈太守断批。这是道光十三年,在崮山诵经的道人镌刻此处。这段断批,由于个别字风化脱落,故难以见其全文,大意是:当年**的陈太守断一个兄弟俩争家产的案子,太守没有按律条断案,而是用一段文字批注了兄弟乃是手足之情,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知书达理的兄弟俩羞愧难当,最终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这段断批,文字流畅,引经据典,说理充分,晓以大义。今天学习和宣传这段断批,对于贯彻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执行**市提出的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和未成年人心灵工程、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家庭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详细观看了这块摩崖石刻后,我们又浏览了道人当年吃水的仙水池,起居洞,冢坟及其他石刻。中午时分,雪越下越大,我们担心毛老先生下山时因路滑而可能出现的危险,带着余兴未尽的眷恋,慢慢的下山了。
登崮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