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企业管理论文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 佟雨佳(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依法治国的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我们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事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管理我们国家的事务,以及社会的事务,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管理,才能让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能够依法顺利地进行。本文就试图从依法治国的概念去论述,积极探索依法治国的发略确立的时代背景以及重大的意义,并对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 :依法治国;方略;借鉴途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257-01收稿日期:2015-02-15作者简介:佟雨佳(1993-),女,辽宁辽中人,本科。研究方向:法学。一、:这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在宪法上的重要体现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无论什么民族、信仰、职业等都必须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与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允许部分人“法外之民”的现象存在,不允许法律只管民、不管官的观念存在,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法律追究与制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决定的,法律具有规范性。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意志,要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也就是在封建社会提出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治国理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几千,法律在人心中树立崇高的地位和威信也是必要的。:这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主要标志。执法中严格公正,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法律不能缺乏必要的权威,就要确保法律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切实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推进依法治国方略贯彻实施。二、: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是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历史上,我国在探索的道路上走了很多的弯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还是要搞法制建设,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重大转折,这是借鉴和吸收了我们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重要决策,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道路,无疑是完成了党执政理念的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历史转变。:依法治国作为国家实现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通过反复的实践、探索和比较分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建设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要搞法治,这样才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长期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新中国以来的实践证明,民主与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什么时候重视了法制建设,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实现民主的法律化、规范化,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1]三、:加强立法工作,这是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首要的环节。立法的
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