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违法分子竟装摄像头“盗号” 上海警方日前宣布,今年以来已破获各类银行卡犯罪案件1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30多名,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警方对当前的新类型银行卡犯罪做了归类: ——“高科技”诈骗手法出现。上海警方近日捣毁了一个“高科技”信用卡诈骗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通过在ATM上安装读卡器和针孔摄像头,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200余条、伪造信用卡70余张、盗划信用卡内资金逾80万元。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卞长忠告诉记者,在此案中,犯罪分子利用有一定高科技含量的犯罪工具作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同时,犯罪还具有跨区域作案、团伙分工化等新特点。 ——盗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犯罪。在上海某知名招聘网站打工的卢某利用在网上购买的求职者简历,伪造身份证、工作证复印件,向银行骗领信用卡实施诈骗。据了解,该案涉及被伪冒人达50余名,骗领100余张信用卡,造成银行损失达48万余元。目前,犯罪嫌疑人卢某因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已被依法逮捕。 ——境内外“一条龙”合伙套现。今年5月底,上海虹口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成功侦破一起境外回国人员信用卡诈骗案。警方查明,在境外某国定居的张某回到上海后,通过从互联网上接收信用卡磁道信息和利用读卡器等工具,制作了一批可以使用的伪卡。之后,另一犯罪嫌疑人励某又通过江某四处寻找不法套现商家,并以每张2万元不等的价格向上海本地的信用卡“黄牛”转让。日前,涉嫌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张某、励某等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警方表示,当前国际伪卡集团的专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形成了分工合作、环环相扣的“一条龙”产业链。此外,还有的违法犯罪分子修改绑定指纹冒用“指付通”进行消费,有的用废卡调包银行卡实施诈骗,有的利用非面对面交易平台进行无卡无密交易…… 银行发卡疏审核商户刷卡有“猫腻” 当前,我国银行卡发卡量稳定增长,银行卡业务量持续大幅增加,银行卡消费对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警方提醒说,随着国民经济对银行卡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银行卡犯罪的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大,银行卡的安全防范工作不容忽视。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副总队长蔡田说,200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其中规定:发卡机构要对客户亲访亲签,不得采取全程自助发卡方式。发卡机构不得将信用卡发卡营销业务外包。但是,部分银行为了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执行不严,减少了银行卡的审批程序,降低了审批要求,让许多伪造的证件蒙混过关。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队长胡斌勇说,金融管理机构要切实规范银行卡发卡行为,加强信息审核,控制发卡风险。例如,最近网上流行一种身份证生成器的软件,只要填入公民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等基本信息,并上传一张证件照,就可以制作一张十分逼真的“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在核实公民身份时,一定要警惕此类假证件,加强对原件的检验。同时,银行还应加强对ATM的巡查,及时完善硬件设备。 发卡环节有漏洞,用卡环节
信宝行4s店开业推广计划(简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