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红旗音乐欣赏(女生独唱)《红旗颂》是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在1965年春创作完成的,同年5月作为第六届"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曲首演,一举获得成功,从此不胫而走,历演不衰,响彻了大江南北。随着时间的流逝,《红旗颂》受到了历史的检验。这部20世纪的传世之作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成为建国后创作的革命交响诗篇中的重要作品。女声小组唱《绣红旗》朗诵诗 这群美丽的女儿,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前夜,即将走向刑场,但分明看到,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从容就义,不存丝毫的怅惘,绣面红旗,捧出火热的衷肠。绣出女儿的忠贞和景仰,绣出生命正凯旋的辉煌。绣出《国际歌》声永不止息的鼓荡,绣出强健的心音在未来的天地鸣响!绣红旗-歌剧江姐插曲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么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绣呀么绣红旗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红旗颂(管弦乐合奏)《红旗颂》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红旗颂》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描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作品简析连接部,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乐曲逐步发展,转向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使节奏富于动力,将乐曲抬上一个小的高潮。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崔坝中学罗元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