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检查导入,引入情境。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你们对黄山及奇松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3、今天,我们就去黄山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黄山奇松的奇特。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第二自然段 1、要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同学们仔细听,仔细看,想想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多媒体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读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学生交流。 5、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同桌讨论迎客松有什么特点,它“奇”在哪里? 6、集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1)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迎客松的特点,并体会到了什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等,渗透词语的朗读。(2)指导朗读句子:同学们,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但它却仍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大家试着读一读这句话,看怎样把迎客松这种古老而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3)作者为什么把枝干斜伸比作主人伸出手臂?请一学生作动作,想象一下,远远望去,你们看到了什么?交流,朗读体会。说话想象训练:怎么样?这棵迎客松真是奇特,非同寻常吧!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张开双臂,敞开胸怀,每天不知要
黄山奇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