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二、视力检查三、眼科常规检查一、病史的采集及对患者的重要性通过询问病史了解低视力患者的眼病发生与发展过程,对于低视力患者眼病的诊断、预后的稳定性以及康复效果的推断具有重要知道作用。二、采集病史按常规顺序进行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的记录,有关低视力眼并的情况注重以下方面的询问:1)持续时间:低视力状态持续的时间,一般来说,较长的低视力状态说明病情稳定,而且容易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2)稳定性:近期是否有视觉的波动?发射时间?如没有近期明显的视觉波动则在眼科疾病确诊后往往能获得较良好的预后。3)教育情况:患者的受教育情况如何?最终学历情况?参加普通学校还是盲校?是否需要额外帮助(各类注视器)?是否采用大字印刷体和盲文?4)职业背景:了解在视力受损前和受损后的职业,目前是否继续在在职?5)行动范围:能否在陌生处独立行走?室内还是室外?这能说明患者的视觉所及范围,如果患者存在双眼黄斑病变,因为周边视野几乎正常,所以可能在陌生的室外独立行走,而仅仅能在陌生的室内行走者往往有视野范围的改变。6)视觉表现:患者外出时能否看见街道路牌、门牌号码、汽车路牌、信号灯以及能否独立穿过道路交口,白天好还是晚上视力好一些,以及白天外出时是否需要戴太阳镜遮挡阳光?往往白天视力不佳可能与屈光间质混浊、视锥细胞功能受损有关;晚上视力较差意味着视杆细胞功能的受损。7)注视器:患者近期是否使用注视器?所选种类、用途、放大倍数如何?8)动机:了解提高视力对于患者的意义,患者对于康复的愿望是否极为强烈?对于先天性和遗传性眼病患者,还要注重询问可能与眼病有关的全身系统疾病如听力或智力方面的异常,这对于患者能否顺利接受康复,具有极大的影响。在病史采集同时注意患者的视觉功能的评估,因为视力障碍是眼科疾病最主要的症状,观察患者在视力受损时的表现有利于对患者的视觉功能进行准确评估,以及了解患者的视觉康复需要。行走运动:观察患者行走姿势,判断患者能否独立行走并能有意识的绕开行走路线上固有的或是医师故意设置的大型障碍物。患者是否能意识到类似门诊指示牌等物的存在,并有意图想去看清内容,如果患者需要使用盲杖的话,是否仅仅是为了向周围人表明其视力残疾?头部姿势:观察患者是否会有意低头或歪头以比开亮光刺激,是否注视行走的方向和是否在交谈时注视对方面庞?注视状态:观察患者能否保持固定的注视方向,如不能,是否存在眼球震颤和偏心注视?眼部外观: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影响美容的类似瘢痕、白瘢、上睑下垂等改变?全身状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方面残疾如: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四肢残疾等。心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精神障碍,是否需依赖家人协助才能表达自己愿望,是否情绪平静、自信而不会有低沉、无望、愤怒或进攻的倾向。
低视力检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