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与死之间的距离.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登山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程。这个真实的“逃生游戏”需要我们具备各种能力,如强悍的体能,过硬的攀爬能力,娴熟的技术操作,丰富的登山知识,高度的安全意识,强烈的求生欲望,冷静客观的处事心态,以及很好的团队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等等。每一项能力都不容忽视,任何一种能力的缺陷都有可能使自己下不了山。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逃生游戏”,容不得半点虚假。
登山的老前辈和各种登山教科书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训条:登山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虽然这句话从逻辑上并不完美,但却是登山的真理,毋庸置疑。虽然队友、搭档或教练不可或缺,但安全的核心依然是个体本身。这也是这次李宗利重生给我的最大启示。
事后经康老师证实,李宗利滑坠的垂直高差有380多米,而平均坡度在50度左右,也就是说滑坠距离在500米左右。在救援当天我赶到现场的时候,亲眼见到他滑坠的路线时更让我觉得恐怖——路线不仅局部坡度更陡,更可怕的是,滑坠路线上还有石头台阶,在滑坠过程中他一定是飞过台阶的!这一系列事实可以说明他滑坠的程度有多么的严重。这就是那段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但是当我赶到他的身边,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周鹏,你来啦”,他听到声音就判断出是我。在那一瞬间,我这不争气的眼睛里有一种湿湿的东西在打转。在经历了如此严重的滑坠,其间还在冰川上冻了一个晚上,此时还如此清醒。这TM真是奇迹啊,这就是造化啊!我连夜搜索了七八个小时的紧张和复杂的情绪瞬间变得异常简单,全身通透畅快。
按照常理,这么严重的一次滑坠,人早就呜呼哀哉了,而他却只有一点皮外伤,除了运气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了?不论他承认与否,我都认为他的这次重生和他专业摔跤运动员的身份分不开关系。我始终相信,他在如此漫长而险恶的滑坠过程中潜意识里采取了非常合理的自我保护姿势。除了肌肉的运动记忆做出的潜意识动作,强烈的求生欲望也是在危急时刻的灵丹妙药,这是根植于大脑的意识,从他事后的话语里就能感受到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这些是我主观认为他能活下来的理由,但让我更加坚定的是:登山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
虽然这是一次成功的救援,但如果自己造化不好,其他一切外界的力量都是徒劳。想想李宗利从滑坠到被营救成功这十几个小时的痛苦煎熬,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力,仅靠这般弱小的外部能量的输入和转化是不够的。
为什么说一支如此强大的、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救援队伍还是弱小的能量?毫不谦虚地说,这支临时组建的救援队伍实力强悍而又庞大。有经验丰富的马哥做总指挥;有4名极高海拔专业高山向导,其中两位是珠峰、卓奥友、希夏邦马修路队队员;有4位专业高山教练;还有高山技能学员和博格达攀登队员及后勤组近30人。
但是,在高海拔山上,我们整支队伍的条件和能输出的能量是有限的。首先,我们不能更快速地赶到出事现场,救援时间漫长,内耗巨大(要在短短几小时内急速上升1000多米高差的未知路

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