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补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耳甲腔肿物切除后引起的耳甲腔皮肤缺损,通过耳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的手术方法。对20例耳甲腔肿物切除后,采用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结果:20例耳甲腔肿物切除后,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复,皮瓣成活好,缺损修复满意,无耳甲腔变形,无外耳道狭窄。结论:采用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耳甲腔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无耳甲腔变形及外耳道狭窄发生。
关键词: 耳廓背部带蒂皮瓣; 一期移植修复;耳甲腔
耳甲腔内肿物切除后因该处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连,难以真接缝合,创面的修复常很棘手,该处皮肤缺损不易修补,如植皮则影响美观。传统的做法是取大腿内侧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缺损。由于移植片固定难度大,再加上局部血供建立较慢,常有皮片不成活或愈合不良而造成外耳变形[1],同时还影响美观。我们自2000年至今采用耳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38岁。耳甲腔肿物13例,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症,耳部术区备皮。%利多卡因1:20万盐酸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切除肿物, 切除病变皮肤,耳甲腔形成一圆形皮肤缺损,耳甲腔皮肤缺损最小为
×,最大为 ×。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瘤8例,色素痣4例,混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补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合性血管瘤 1例。耳廓外伤7例。
2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切除肿物后,沿耳背部以耳后沟为直径做一弧形切口设计线,宽度相当于耳甲腔皮肤缺损的直径,于对应耳后做一弧形切口设计线,测量耳甲腔皮肤缺损面积大小,设计耳廓背部皮片大小稍微大于耳甲腔皮肤缺损大小。
手术操作:耳甲腔肿物切除或耳部清创后,常规消毒、铺巾,耳后、耳背后做局部浸润麻醉麻意后,根据甲腔皮肤缺损面积大小,按术前设计线沿耳背部以耳后沟为直径做一弧形切口,宽度相当于耳甲腔皮肤缺损的直径,切开皮层并分离皮片,于对应耳后的弧形切口设计线切开,使皮片大小与耳甲腔皮肤缺损大小相符,进一步分离皮片使中央皮肤连接皮下组织,做成肌蒂瓣,蒂长1 cm左右,修剪皮瓣成圆形并使之与耳甲腔皮肤缺损相仿。剪切耳甲腔中央部分软骨, 耳甲腔与耳后切口相通, 将耳后带蒂皮瓣拉至耳甲腔, 铺平皮片于耳甲腔缺损处周围皮肤对合好,在无张力情况下间断缝合于创面使皮片与缺损处周围皮肤对合良好。碘仿纱布包压在修补的皮片上, 缝线打包加压固定皮片,供区组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抗感染,一般术后一周去除加压包扎,术后注意观察皮瓣血运。
3 结果
2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移植皮瓣表面红润,皮瓣成活好。供瓣区伤口愈合好,伤口隐蔽,术后观察随访观察7~12 个月,效果满意,皮瓣无明显收缩,肿物未见复发,患者较满意。
4 讨论
耳廓大部分区域肌肉组织菲薄或缺失,血运不丰富,耳廓缺损面的修复,常用的方法有全层皮肤移植或局部游离皮瓣等,对于耳廓外伤伴有畸形者往往Ⅰ期仅行清创缝合,6周后再行Ⅱ期移植术,但它们均缺乏良好供血动脉,皮瓣移植后易缺血坏死[2]。黄秀珍等运用耳前局部组织转移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存在皮瓣下方的脂肪
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补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