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3
四、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 4
五、冬季施工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 6
六、冬季施工准备 6
(一)施工材料准备 6
(二)机械设备及劳力配置准备 6
(三)冬季施工人员技术培训 7
(四)冬季测温管理 7
七、冬季施工总体技术方案 8
(一)冬季低温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8
(二)分项工程冬季施工技术方案 9
八、冬季施工安全管理 14
(一)冬期施工安全教育 14
(二)机械设备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15
(三)防火、防冻、防滑措施 15
九、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 16
十、冬季施工应急预案 16
东九高速冬季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总体概况
东至至九江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横七”(南京-九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省南沿江高速公路的最西段,列入了交通运输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是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根据本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封闭、全立交,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本项目总体走向为自东北往西南,起点接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南岸接线,设置香隅枢纽互通立交,终点接在建的江西省彭泽至湖口高速公路赣皖界至彭泽段,路线总里程 (K0+600~K11+)。采用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26米,全线设计时速100Km/h。
主要工程数量:,,,大桥4座,中桥1座,分离式立交2座,收费站1处,服务区1处,车行天桥1处,涵洞25道,通道18道;箱梁232片,T梁127片,桩基151根。
2地质情况
本项目全线均位于东至县香隅镇境内,自县域中西部往西南方向斜穿至皖赣交界鹰山尖附近。项目沿线地形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北部为丘陵平原区,香隅附近地势平坦,其标高10~40m左右,黄栗树至省界一带为岗地山坳和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标高在40~300m之间。
按地貌成因和形态分类,公路沿线可划分为冲积(堆积)平原、剥蚀丘陵、侵蚀低山三个基本类型。
3河流水文情况
地表水:项目沿线位于长江右岸,属长江水系,区内河湖区域辽阔、河系发达、湖泊众多。主要河流包括香隅河、尧渡河等,湖泊有七里湖、黄泥湖、茅田湖、泽潭湖、太白湖等;另外,还分布着桥上水库、潘冲水库、青山水库等。正常年区内径流深710毫米
地下水:一般情况下,沿江洲圩地区受江湖水位影响,汛期地下水位在50厘米上下,暴雨后为20~30厘米。山丘河谷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丰富,又受河水常年补给。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以及水利特征,将区域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
通过对沿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样分析,对混凝土均无腐蚀性。
4气候特征
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中低纬度,系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因地区地形复杂,各地气候有异,季节转换明显,水、旱、风、冻、冰雹等灾害频繁,给公路的施工、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左右,历年绝对最高气温(7月)℃,绝对最低温度(元月)为-16℃。,全年无霜期223天。
区内雨量充沛,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因季风气候影响,月、季分布不均,旱涝频繁。常年3、4月份雨水明显增多,5、6月份雨水集中多洪涝,7、8月份降水不均、伏旱多夏涝,9、10月份秋高气爽、秋旱频繁。,小于年降雨量。
二、编制依据
1.《东至至九江高速公路安徽段施工设计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7. 气象局、水利局国家有关规定。
8. 我公司多年积累的冬季施工经验。
三、编制目的
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五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的时,需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于5℃时解除冬季施工。按照中央电视台历年平均气温统计,池州市地区历年绝对最低温度(元月)为-16℃,低于最低温度5℃。
按照施工计划安排,我标段剩余路基
东九高速冬季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