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伟教学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计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培养估计意识。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知求未知的思想方法。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编制6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教学关键:创设问题情境,经历口诀编制过程。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观察发现。 课件演示:将方格图外观设计为高楼,方格作为各层房间的窗户。 师:天黑了,大楼的窗户星星点点亮起来了,最后都亮了,你能估计一下这幢大楼的正面共有几个窗户吗? 师:我们需要搜集哪些相关的数据信息,才能做出“窗户有多少”的估计呢?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都动手列一个算式来表示“窗户有多少”? 师:6×9=?你们能根据这个算式进行估计吗?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乘法算式6×9=正确答案是多少呢?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就都能知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 2,算一算,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共有几层楼 共有几个窗户 3,指名汇报,交流算法。 4,学生独立编制6的乘法口诀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编的口诀?每人选一句说一说。全班齐读口诀 观察这九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口诀特点学生记忆口诀。 指名背口诀,全班背口诀。 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 活动:拍手说口令。 思考:6×8=6×7+□=6×9-□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把口诀补充完整。 六九()()五十四三六() 四六()()三十六六七() 2,根据算式说出口诀。 6×8=2×6=6×6 6×4=6×7=6×5= 3×6=1×6=6×9= 3,找朋友。 361824304254 6×4=6×6=6×3=6×7=6×9=6×5=4,列式计算 一只瓢虫有6条腿,两只瓢虫共有多少条腿?五只瓢虫共有多少条腿?- 5,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汉堡6元鸡块4元 鸡肉卷5元派3元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列出正确算式。 6,算一算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格子.。教学反思∶1、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估算,比较困惑。这次教学设计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颇有心得。估算不是随心所欲的猜想,能够列出算式的,要根据算式进行估算;估算基本的策略是对算式进行变换,变得容易口算,得到原来算式的一个近似结果。如果能够根据运算的意义估计误差,那么在近似结果的基础上还能计算出精确的答案。如,估算6×9=?把算式看成6×10,6个10是60,即6×9≈60。而6×9比6×10少1个6,所以6×9=60-6=54。把估算与计算结合起来,能从中体会到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的价值。2、体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生理解、内化新知识的重要条件;联系的方法也是数学思考与记忆的重要方法。所以本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乘法口诀出发,去探究、编制新口诀。3、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法动中保持学习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了,因此,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有趣的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题。如:摘苹果,帮青蛙妈妈算一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何燕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