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措施研讨
在2011年到来之际,一股越来越强劲的春风沐浴了让国人深重忧思的学前教育,国人的期盼和教育工作者的诉求有了明确的应答,有了改革与发展学前教育的方向、思路、主题、路径和策略。从温总理到幼儿园听课、实地调研,到全教会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再到《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教育部学前教育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的举行,在这样短的时限内出如此重拳,这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一、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第一,学前教育成了民生的焦点。国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与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滞后形成了较突出的矛盾。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直接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我国有一亿多学龄前儿童,规模世界第一,学前教育为全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对这种民生意义上的需求估计和准备不足。这种民生问题最终牵涉社会的稳定和政治问题。
第二,学前教育处于人生教育的最初端点,对人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基础性奠基性意义为全球脑科学研究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所揭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使民众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学前教育不可被忽视和逾越,其教育的连续性、有效性和深刻性不能断裂。政府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建立科学、有效和优质的学前教育。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说:“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今天,仍具有真切的现实意义。
第三,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了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国家行动计划,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普及。我国也必须在世界教育发展背景下建立我们的发展目标和行动。
第四,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和东方文化上的一些特质,在近十年来加速了事实上的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国民越来越感同身受地体认到下一代的生存发展、财富的积累以及幸福指数与个人受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密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国民和广大家长们的信念和时刻伴随的焦虑。因此,人生竞争起点已经被推进到了具有初始阶段的学前教育。
第五,过去一个时段,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的失误和不作为,导致了学前教育徘徊、犹疑和迟滞。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的性质,让政府和教育行政忽视了对学前教育深切而全面的关注,企望靠市场化动力去发展学前教育。因而,对农村乡镇学前教育政策不明朗,企业改革和体制改革让相当一批各种兴办主体的幼儿园“关、停、并、转”,并且对民办幼儿园的准入、办园行为缺乏监管和指导,很多地方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在房地产开发和市政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对幼儿园建设的政策未全面落实,管理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入园难”和“入园贵”的现象,学前教育被逐渐推成热议的焦点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二、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
解决“小学化”“成人化”教育倾向是按规律发展学前教育的难点。应试教育的顽症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一方面越来越激烈地批判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给青少年身心带来的戕害,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做着助推应试教育的种种糊涂事,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甚至不能自
应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措施研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