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摘要: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是区域内的整体性问题,治理其雾霾污染需要区域内所有城市共同努力,联防联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区域行政约束和治理模式的“碎片化”。面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各地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彼此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各方应摒弃各自的“小算盘”,着眼大局,努力打破原有的组织壁垒,共同努力以彻底解决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治理;整体性治理;格兰杰因果检验;环境治理网络;资源共享机制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03-0096-08 一、生态环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架构中,就京津冀整体定位而言,乃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①”。交通、生态环保、产业被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应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和任务就是要“按照统一规划、严格标准、联合管理、改革创新、协同互助的原则,打破既有的行政区域限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扩大区域生态空间”②。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到2017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全面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到2020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③。近年来,京津冀空气质量整体呈加速恶化趋势,极端大气污染事件频发,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属于全国最差的地区。国家环保部2015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的数据显示,京津冀依然是全国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区域。2015年11月京津冀空气污染环比明显上升,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10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占8个,其中河北省占7个。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监测数据显示,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其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的5倍。其中,京津冀区域的空气污染最为严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④。2014年5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强调:“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015年5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5年重点工作》,强调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七省区市要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重点,联手共同治污。2015年夏天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的编制,该规划以“十三五”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大力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预计京津冀地区2030年空气质量达标。二、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整体性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主要以雾霾为主,雾霾污染在特定城市中产生主要有三种形成方式。一是通过区域传输性污染,即当地雾霾污染是由域外传入的大气污染物质造成的。二是通过积累性污染,即当地雾霾污染主要由本地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质导致。这种情形下,当地雾霾污染通常呈现出城区雾霾污染重、郊区雾霾污染轻的特点。三是通过特殊性污染,即特殊情形下导致的重雾霾污染,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春夏之交沙尘入侵导致的雾霾污染。根据北京市环保局2
京津冀生态环境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