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叫作故乡-历史论文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叫作故乡 李舫如果说文森代表着妥协,西蒙代表着邪恶,契罗代表着现实,洛可代表的应该是情怀,而最小的弟弟鲁卡代表的,应该是希望如果选择一种样式,表达一个人的生命,我以为是电影;如果选择一个类型,表达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以为还是电影意大利导演卢齐诺·维斯康蒂踌躇满志地说:“我要拍一部五兄弟的电影,就像一只手的五根手指,能紧紧握在一起。”然而,他食言了。1960年,维斯康蒂拍摄了他的新现实主义代表作《洛可兄弟》。在这部电影中,他发誓要“紧紧握在一起”的“一只手的五根手指”般的“五兄弟”,不由自主地松开了,变成了相互猜忌、相互厮杀的敌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悲观惆怅的情绪笼罩着亚平宁半岛,不久,这种悲观的情绪演变为民族主义思潮,并为法西斯运动利用,彻底演变成法西斯主义。此后不到20年时间,在德意日法西斯通往世界大战的道路上,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成为自始至终贯穿着以扩张性和侵略性为特点的极端民族主义政治化的主线。1925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掌握了国家大权。与德国日本相继签订了“钢铁同盟”和“反共产协定”等一系列条约成立了轴心国集团企图重新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欧洲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在非洲占领了埃塞俄比亚,1940年意大利势力范围遍及地中海、北非、东非达到鼎盛。随后在与英国远征军的战斗中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后萎缩,并于1943年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海外领地崩溃,二战后只保留了南索马里的统治权,直到1960年。这是导演维斯康蒂的成长背景。维斯康蒂无疑是一个值得世界电影史记录的人。1906年,他出生于米兰,父亲是一位贵族公爵,母亲是一位大企业家的女儿,维斯康蒂从小受贵族教育,青年时代热爱戏剧。1936年在法国给导演雷诺阿当助理,自此开始从事电影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与一群颇有共同情趣和志向的意大利导演集合在一起,尝试用电影的方式来讲述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开创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思潮,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继先锋主义运动之后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群杰出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在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开始了电影话语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创新。他们不再顾忌传统,而是打破壁垒,开启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拍摄。在他们的努力下,《偷自行车的人》《罗马不设防》《卡比里亚之夜》《德意志零年》《罗马11时》等一大批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相继推出,引起了世界电影的关注。他们以极为朴实、真挚和深刻的艺术影片,不约而同地感动了全世界的观众。意大利电影也由此得意乘风破浪的发展。1936年,维斯康蒂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沉沦》开创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新风。此后他又拍摄了《大地在波动》《战国妖姬》《白夜》《魂断威尼斯》《无辜》等一系列作品,阐述他的艺术观点和文化理念。像许多欧洲的没落贵族一样,他一方面过着贵族般的奢华生活,一方面又信奉共产主义,并将这种价值观的矛盾渗透到他的所有艺术判断中。在意大利乐观与悲观、杀伐决断与萎靡不振的种种矛盾中,维斯康蒂从家庭角度入手,探索时代和国家重大命运、重大抉择。他的作品中,个人、家庭常常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作为贵族的后裔,他从切身体验感悟整个社会,贵族的没落、阶层的窘迫、个人的彷徨、城市的迷蒙成为其作品的脉络
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叫作故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