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安镇附小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识字二》第二课时.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识字2》教详案海师附小吉睦梅课题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2课题《识字2》设计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作者:吉睦梅理论支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案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壮族及其民族风情。教案重点创设情境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感悟桂琳山水的美丽教学难点聘请桂林的小导游课时安排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教案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桂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再一次感受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营造旅游的意境,加速了学生进入识字情境的速度。教师以简练的语言与学生共同回顾课文内容,引发探究乘船到桂林去欣赏一下吧!激活了已有的情感储备,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期待。精读课文走进桂林(一)发散思维,,(出示漓江山水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碧水、秀峰、倒影(1)碧水A、学生交流B、引导感受碧水: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你能想象一下吗?(碧蓝碧蓝的、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见水底的沙石等等)师:有篇文章是这样描写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的水真不愧是---碧水。是呀,漓江的水像碧玉一般的清澈,这就是“碧水”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2)秀峰A、你还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学生交流B、与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谁能描绘一下?C、师:是呀,桂林的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色,并说说漓江给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想象漓江的水交流桂林的山与自己平时看见的山有什么不同之处充分发掘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理解词语,读好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培养思维与说话能力。真秀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3)倒影师:这样的山倒映在这样的水里,碧水中映着秀峰的倒影,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把你看到的倒影读出来,比一比谁看到的最美。个别读,齐读、比赛读。。齐读第一行词语。采取多种形式的练读有人认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动听的乐曲、美丽的视频画面,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来进行学习,给其美的享受。通过指导,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读出桂林的美,读出桂林人民的自豪。(二)寓学于玩,学习第二行词语教案1.(师播放多媒体)听,远处传来了什么?你看到

海安镇附小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识字二》第二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19870121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