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思政教育文化载体革新与优化.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思政教育文化载体革新与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指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主动操作和运用、借此向受教育者进行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的文化传播的物质实体和文化形式。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形式、特征和功能
。“文化具有群体性特征,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被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①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文化环境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在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无时无刻不受到群体文化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目前我们能够利用的文化载体,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等内容”②。这些群体文化对于人们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群体文化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通过集体舆论的力量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力,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此同时,在我国,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卫生、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些文化形式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精神世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中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其中,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加以运用。需要注意的是,20世纪以来的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契机的信息革命,对人类的时空观念、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和改变,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回应的现实问题。网络文化载体(传统互联网、微博)、手机文化载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现代文化载体。
。一是渗透性。这是文化载体区别于其他载体的重要特征。人是文化的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特定文化模式的熏陶和感染。文化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影响,这种超强的渗透力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又包括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影响。二是多样性。在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多元性的客观存在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形式呈现多样性特征。从历时态的角度看,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载体形式。从共时态的角度看,群体文化呈现出许多具体形式,通过这些群体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赋予了塑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三是综合性。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不间断地受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各种群体文化综合作用的过程。由于文化的构成要素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内容进行甄别,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操作和运用的文化形式。
。一是信息承载功能。承载、蕴含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往过程中的联结形式。一方面,教育者通过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等载体,将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同时,教育者可以依据社会要求将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中,从而实现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受教育者通过参加教育者设计、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参与文化建设,不断内化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并通过知、情、信、意、行不断转化,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受教育者外化的行为结果,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向教育者提供反馈信息,激发教育者调整、改进教育方式。因此,借助于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二是传导教化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方式是
“润物细无声”的,对人的影响程度是全方位的,通过耳濡目染,人们能逐渐习得各种文化特质,进而认同文化特质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就是要利用文化的这一育人特点,运用各种文化形式开展“无意识”的渗透教育,形成寓教于乐的隐性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对人的综合影响和道德教化功能,循序渐进地使人们感知、体验、掌握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并不断践行,最终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审美娱乐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科学与知识的迅速增长,科学、艺术和哲学等自觉的精神活动的成果和它们所承载的自觉的文化精神越来越通过教育、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而普遍进入到公共社会生活和普通民众的生存之中。”③这些精神活动的成果和它们所承载的自觉的文化精神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针

思政教育文化载体革新与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