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刀艺人普达瓦的幸福拉孜县拉孜镇拉孜村85号,这座于1992年落成的院子,鲜红的大门里不时地传出“叮叮当当”的铁器敲打声,这是当地最著名的藏刀技艺传承人普达瓦的家,“前不久刚花4万元把房子装修了一遍,”普达瓦介绍说。院子里,普达瓦为自己设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工作间”,一盒火柴、一把干草、一些木炭,加热炉很快就红火起来。我们来访的2010年8月19日,恰逢拉孜镇的望果节,儿子多吉占堆参加文娱活动去了。普达瓦一个电话,没几分钟,只听得一声摩托车的刹车声,多吉占堆就已飞奔入院。普达瓦使用小锤,充当指挥角色,多吉占堆抡大锤,随着父亲的指点“指哪儿打哪儿”,“叮叮当,叮叮当”,父子两人合作默契,不多时,烧红的铁条被锻打成刀刃的雏形。普达瓦单独修刃时多吉占堆就把刀鞘绑定在木构件上,定边,勾花,一锤锤的敲下去,平整的刀鞘上,渐渐呈现出现富有立体感的花朵颇有乃父的风范,“多吉占堆现在已经掌握了藏刀的所有技艺,即便我不在家他也可以独立完成制作”,普达瓦说。普达瓦做的藏刀,从刀刃的锻造、打磨、抛光,刀鞘的制坯、刻花、上色等各个工艺流程均为纯手工制作,就连为炉子鼓风的风机都是手摇式的,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火候,经过不断打磨,一件成品需要两天才能完成。普达瓦的侄子原本跟随他学习藏刀制作,可终因耐不住性子而作罢,目前在阿里打工,每天可以挣到100元,这对多吉占堆触动很大,“本来打算同去阿里的,硬是被父亲留了下来,还时常告诫我,要把这门手艺学好,用好,传好”,多吉占堆说。“外出务工是有点收入,但那样的话就离家远了,作为家里的独子,很难让父母放心。而且,藏刀制作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现在跟随父亲做藏刀,既可以继承技艺、还可以照顾家里,而且还不是很累,坐在家里就可以创收,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多吉占堆说。普达瓦做藏刀的技艺可以上溯到300多年前的先人“汤木确多拉巴”,据传,当年汤木确多拉巴加工的藏刀异常锋利,刀刃要用牛皮包裹三层,才能避免伤及无辜。100多年前江孜战役,西藏僧俗抗击英军入侵时,也曾调运过拉孜藏刀支援前线。传到普达瓦这里,已经是七八代传人了。普达瓦不仅继承了既有的藏刀制作技艺,还开创了雕花工艺,龙、凤、虎、狮和锦花图案,制作的藏刀更加美观抢眼,也促使他的藏刀销量大增。很快,这一工艺也迅速传到附近县,成为藏刀工艺的新风格。普达瓦从柜子里取出四把新做好的藏刀,说,“家里没有太多存货,都被先前预定的客户拿走了,16日那天,来自陕西的游客,一下就购买了20多把,17日那天,30把藏刀也被游客一抢而空,这仅有的4把刀,也是县里的大学生定做的,为的是开学的时候,带给学校的同学,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拉孜,了解拉孜传统的藏刀艺术。”“现在要想买到普达瓦的藏刀,必须预订”,陪同的平措说,“现在定做藏刀要以寸论价,以18厘米长的藏刀为例,白铜质地的需要110元,银子质地的则需要450元。”为能买到真正的拉孜藏刀,很多游客在进藏之前就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来到拉孜后,就登门购买,“因部分游客购买量较大,一时无法满足,就留下电话和地址,等做好后邮寄过去,这是经常的事情。”普达瓦说,“而且,应顾客要求,还可在刀刃或刀鞘上刻上订制者的名字。”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支着一架氆氇织机,他的大女儿益西卓玛在织机前忙碌着。普达瓦拿出很多纪念牌展示给我们,其中有一枚是“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的纪念牌,他一直精心地收藏
藏刀艺人普达瓦幸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