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概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人间真情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前两行被称为“千古丽句”,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似写是眼前景象,实则表达一片深情。本课需要一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通过学习,让学生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进一步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二、(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想象补白、观察插图等方法感悟诗歌内容,(1)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李白、孟浩然的生平(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想象补白、观察插图等方法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1)能够感悟诗歌朗读的几个层次要求;(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继续积累诗句的愿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具有初步的学习送别诗的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歌描述的情境和表达的情感。但因为古诗毕竟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久远,因此,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营造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饶有兴趣地走入文本,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读准——读出节奏停连——读出内在情感”的主线,,在教师的板书演示、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中,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搜集整理材料,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语言上得到积累。五、:多媒体环境。: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教学PPT、自制教学图片、自制的板书六、教学过程(一):画面中这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就是——生:黄鹤楼。师: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这座楼可不是一般的楼,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它就成为旅游胜地,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停留,留下一首首诗,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情。师:今天,我们要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去感受一场感人的送别。师:谁来读题目?(两生个别读)(相机评价:①“孟”、“陵”的后鼻音读法②这么长的题目,要注意停顿)(全班齐读):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提醒:谁送谁?)生1:李白送孟浩然。(师板书:李白、孟浩然,提醒:“孟”第一笔是横撇;“浩”字左小右大)师:孟浩然去哪儿?生3:孟浩然要去(到)广陵。(师板书:广陵“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