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两大主题,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县城中心区、稔平半岛经济区、山区资源型经济区三大经济中心区,大力发展能源、商贸旅游、海洋经济、民营经济、现代农业五大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以冬种马铃薯、甜玉米、梅菜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1亿元,增长18%。大力推进内外源型工业项目落户建设,以制鞋、电子、家电为主的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5亿元,增长182%;工业总产值2799亿元,增长186%;工业用电量89亿千瓦时,增长251%;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商贸物流设施逐步完善,金融、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服务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6亿元,增长168%。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152∶547∶301。——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开放型经济稳步增长。重新修订《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改革县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办事、一条龙服务、一口价标准、一窗口收费四个一制度,改善投资环境。全县新签外引内联项目130宗,合同投资总额405亿美元,其中新批外资项目50宗。全年有68宗外引内联项目动工建设,建成投产23宗。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946万美元,增长30%。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园、民营工业园为重点的园区建设投入资金29亿元,新引进项目37宗,动工项目26宗。深圳机械行业协会、深圳家具行业协会、熔盛造船厂等一批大项目协议落户我县。平海电厂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东山海风力发电厂等大项目筹建工作稳步推进。外贸出口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大幅增长,出口总值923亿美元,增长37%。——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贡献不断增加。继续推广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区域品牌,进一步加大对以制鞋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组建省鞋业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鞋类产品质检中心成功落户我县;开展惠东鞋业技术标准化战略试点工作,组织制订了惠东时尚女鞋联盟标准、惠东鞋材联盟标准,鞋类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对民营纳税大户、出口创汇大户和创名牌企业进行奖励,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经贸洽谈会,帮助企业争取500多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在册个体私营企业327万户,增长507%。全年新增6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和5件省著名商标。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共有9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和24件省著名商标,分别占全市的30%、26%和55%;有市知名商标41件、市名优产品21个。全年民营经济总产值259亿元,增长143%;实现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15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56%;民营企业上交工商税收496亿元,增长29%,占全县工商税收的631%;全县具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176家,外向型民营企业出口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量的88%。全县鞋业发展到4566家,注册资金139亿元;全年产鞋66亿双,产值112亿元,分别增长14%和15%。——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县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662万元,占新增可支配财力的711%。全县61个市、县、镇三级新农村示范村组建设稳步推进,专项投入136亿元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符合低保和五保条件的农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籍常住农业人口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全面完成245个村卫生站建设、282户农村危房和742户移民危房改造,完成283公里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基本完成33个行政村27宗饮水、改水工程建设。实施惠东县2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113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37亿元,增长21%。创办了3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面积达到5万亩;推广科学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农民节本增收7698万元;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完成了惠东优质高效冬种马铃薯国家级标准示范区申报工作。农作物播种面积1278万亩,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82万亩。春收马铃薯总产量228万吨,产值326亿元,分别增长65%和87%。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50家
县城领导工作回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