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赤水历史简介.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芅赤水历史简介蚅螁赤水地处黔北,紧连川南,为黔川重要古镇,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历史悠久,受巴蜀文化影响较深。远在新石器时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原始人类用火痕迹及至今仍无人释读的岩刻符号。从最近考古发现的马鞍山岩墓群中出土的陶、瓷、铜、铁生活用具与生产工具,证明从汉代起已与中原地区有了交往,也成为赤水开发较早的重要物证。艿   唐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在西南地区设置大量羁糜州,在今赤水地域内设置有淅州、蔺州、能州等。到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用行政建置,时属滋州仁怀县,县城在今复兴镇。宣和三年(1121年),撤滋州,降仁怀县为堡,改隶泸州合江县。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仁怀堡改属播州宣慰司管理。薈   元代,播州宣慰司长官杨邦宪降元,并仁怀堡、武都城(今习水土城)为仁怀、古磁等处(等处为元代行政建制名称之一,派巡检驻原仁怀堡管辖。元末,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夏朝”,改仁怀、古磁等处为怀阳县。膄   明朝初年,朱元璋灭夏,怀阳县废,其属归还播州宣慰使司管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王朝在全国编造赋役黄册、整顿设置里甲,今赤水地区属播州五十四里之仁怀里、龙门里(亦称下赤水里)和上赤水里部分,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实行“改土归流”,以仁怀里、龙门里、上赤水里、丁山里、小溪里等设仁怀县,隶四川行省之遵义军民府。因原仁怀县治所早年荒废,首任知县曹一科拟将新县城设于赤水河中游的土城,但因当地豪姓作梗,只得建成于赤水下游的留元坝(亦称犁辕坝,即今赤水市治所所在地),隔河与泸州合江县相邻。蒁   清朝仍袭明朝建置,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隶贵州。雍正九年(1728年),知县杜诠以县城居仁怀县边界,“河以南天尺土”,“不便于官,不便于民”,请准移治所于仁怀县南的李博里,仁怀县城由留元坝迁生界,原县城改由遵义府通判驻守管理。乾隆三年(1738年),经吏部议奏,拨仁怀县之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归旧城通判管领,亦称遵义分府。肆   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贵州总督张广泗请准疏通赤水河,以便于铅铜入京和川盐入黔,次年竣工。从此赤水河成为川盐入黔重要通道,各地商贾营集赤水,大量流民涌入烧炭、种靛,以盐运、竹木为主的经济迅速发展。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遵义分府为遵义厅,亦称仁怀厅。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增加,为加强统治与管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归贵州粮储道管理。盐运的发展,吸引了四乡农民加入盐运工人行列,形成了赤水地区的最早无产者,他们深受船主剥削压迫,生活十分困难,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嘉庆十七年(1812年),盐运工人自发组织起来,要求提高运输价格,给船主以沉重打击,清朝统治者以扰乱盐运秩序为由,诬蔑船工为无赖之徒闹事,将盐运工人的组织者抓捕入狱,将赤水地区第一次工人自发运动镇压下去,但以后的船主对工人工资也稍作提高。薄   清咸同贵州大起义时期,赤水虽地处起义中心较远,但仍有小股起义发生,均由人少力薄被镇压下去。同治元年(1862年),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先后两次入境而过,在旺隆、七里坎、复兴、盐井溪、牛鼻擂、孔滩桥、元厚、石牛冈、官渡等地与地主武装团练和清军激战。同治二年至三年,号军数次进入赤水地区,先后在猿猴、小金驿、大金沙、崇盘、旺隆、石堡等地与清军团

赤水历史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4-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