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确保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马晓伟副部长在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5年4月18日)同志们:今天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今年年初,卫生部确定将2005年作为“医院管理年”,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和加强医院的管理工作。这是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医院管理的基本形势和任务,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院管理工作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这一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同时,也很想听听来自基层的同志们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高强常务副部长在卫生部党组会上提出确定今年为医院管理年,并对开好这次会议做出了许多具体的指示,今天他亲自参加会议,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就搞好“医院管理年”活动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发展的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战线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加强管理为主线,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辐射全国,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在以鼓励多种形式办医为重点的宏观卫生改革政策和以打破“大锅饭”为主要内容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推动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医院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力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住院难和手术难”的问题。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建文明医院活动,使医院的院容院貌和医院管理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的医院分级管理和评审工作,促进了医院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对医、药、护、技人员的“三基”、“三严”再训练,使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1994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医院管理开始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1996年部分城市医院提出“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医院改革”的新理念,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百佳医院”的活动,我国医院由粗放式经营管理开始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收入结构日趋合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90年代中期提出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力图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使技术劳务的补偿机制趋于合理。1997年初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未来15年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8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一些城市医疗机构相继进行了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二十几年来,医院工作紧紧围绕卫生工作的各项任务,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医学技术水平、繁荣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卫生工作者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发扬敬业奉献的精神,在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面前,始终工作在救灾防病的第一线,表现出了高尚的情操。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保障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在这里我代表卫生部向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转型时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或限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吴仪副总理对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批示信上所说的“我们也看到,卫生工作的现状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吴仪副总理的指示完全符合我国医院工作现状,对于我们改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医院不同程度地在办院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有盲目扩大规模,忽视内涵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一些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等执行得不力,行为不规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有的医院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服务意识、服务作风、服务态度和服务流程有待改进;一些医院管理滑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突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意识不强,训练不到位,医疗事故防范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存在漏洞和隐患;有些地方患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医
以人为本,求真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