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大全.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大全.doc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资料目录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3政治方面 3一、政治制度 3二、监察制度 4三、选官制度 4经济方面 4一、农业和手工业 4二、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5思想文化、科技、文学方面 6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6二、中国古代科技 7三、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 7专题二 中国近代史 8政治方面 8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8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9经济方面 11(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11(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 11思想文化、科技、文学方面 12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12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3专题三 中国现代史 14现代中国的政治 14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4二、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5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16现代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理论 17二、三个代表(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7三、科学发展观 17四、现代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与文学艺术 17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81专题四 世界古代史 18政治方面 18古希腊与古罗马 18思想方面 19人文精神起源——古希腊哲学 19专题五 世界近代史 19政治方面 19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 19二、法国共和政体和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一、巴黎公社 20二、俄国十月革命 21经济方面 21一、新航路的开辟 21二、殖民扩张 21三、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 22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22五、世界市场的形成 22六、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2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3思想方面 23一、人文主义精神——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23二、 马克思主义诞生 24三、近代科学 25四、文学 25专题六 世界现代史 25政治方面 25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25经济方面 26一、苏联: 26二、世界经济全球化 27思想科技方面 28一、信息时代 28二、登上太空 28三、科学 282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政治方面一、政治制度(一)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前2070年夏朝建立。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商朝: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国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西周:(1)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对象:同姓亲族(晋卫鲁燕) 、功臣(齐)、姻亲、先代贵族(宋) ;<3>作用:范围不断扩大,疆域广大的国家;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等级序列( “周王=诸侯-卿大=士”)2)宗法制:<1>目的:解决矛盾;<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礼乐制4)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二)春秋战国:奴隶制瓦解(宗法分封制瓦解) ,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选官:军功爵。(三)封建社会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前 221年秦朝建立确立)特点:皇权高度集中(1)中央: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a. 职能:丞相:百官之首, 内容 三公九卿制: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集,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b. 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地方:郡县制:特点,官员有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中央:中外朝(中朝为亲臣近臣—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西汉:汉初施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威胁中央,并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地方: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设置刺史,监察地方中央: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 门下省:封驳审议(2)评价: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地方:设置节度使,结果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亡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1)职能:中书门下:宰相的办事机构,行政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中央:二府三司 相权);枢密院:军政,调兵权;三司: (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政治:文臣出任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地方 经济:地方转运使(各州除自留小部分财赋其余由转运使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方)军事:设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 ,掌管统兵权3元代:中央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省:明朝: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清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事)清朝雍正:军机处(地位: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专制皇权顶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作用:积极: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②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③有利于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建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59972402
  • 文件大小756 KB
  • 时间2019-04-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