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美丽的教育故事接触新教育,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雷夫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是教师,尤其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曾狭隘地认为,教室就是教师+学生+课本。这样的理念,无疑让我们的教室潜意识里,成为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携带着精湛的教学技艺,陪伴着学生模式化成长的地方。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在天天学习与生活的教室里,让我的学生与我一起真正享受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这样,思考着,摸索着,我和孩子们在前行的路上,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一、 编织一种信任作为教师,很荣幸自己不曾将所有的激情,烟灭于漫长的岁月所产生的职业倦怠中。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着,尽自己所能,努力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多的时候苦恼于教室里的喧闹与无序,往往这时,都想给孩子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老师的身份。期待着教室安静,期待着孩子们守秩序,期待着每日课程进行得顺利。于是,渐渐发现,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违心的顺从,我不在的时候,爆发成一种强大的狂欢!怎么让孩子们信任我,从内心形成的共同的班级愿景,成了我最大的课题。开学初,我精心地准备了开学仪式,在开学仪式前,受《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启发,我和孩子们一起做了信任游戏,并告诉他们,老师愿意一直信任你们,你愿意成为那个值得我信任的人吗?绝大多数孩子都兴奋得直点头,有的甚至站在凳子上表达他们鲜明的态度。只有一个孩子撇了撇嘴,对我不屑一顾。他的反应,让我找到践行自己信任取代压制的第一个目标。这个叫袁洋的孩子,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隔代抚养。爷爷的教育方式单一到只有一味惩罚。孩子很逆反,学了提醒他:“袁洋,记得回家完成今天的作业噢!”他是不会记得做任何作业的。于是我和数学老师,在放学的第一时间都忘不了例行叮嘱重复了千百回的那句话。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会把作业和叮嘱记得一干二净。从前他只要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我总会通知家长,这孩子一定吃了不少皮肉之苦,对我和家长多多少少是有敌意的吧?假期作业,他自然又没有完成,听到小组长汇报,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他昂着头,丝毫没有内疚,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等他到办公室后,我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以前没有完成作业,爷爷都是怎么对你的啊?”他一愣,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倔强着没有让它流下来。我替他拿了张纸,接着说:“看来姚老师很是不称职啊,你是我的学生,我怎么让爷爷当起老师来了呢,一定让你受了很多委屈吧?”孩子的眼泪慢慢滑了下来,他使劲地绊着自己的衣角,我将他搂在怀里,轻轻地在他耳边说:“孩子,对不起,你能试着给姚老师一次知错就改的机会,能让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一起面对你的困难吗?”袁洋哭了,很是用力地在我怀里抽泣。“能告诉老师,没有完成作业,是不会做还是什么原因呢?”那一天,他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我已然明白,每一种草都是花!我有责任让他们的生命灿然怒放!于是,开学一周,利用课间休息,利用放学时间,我主动接近他,看着他补做作业,有时故作惊讶地说:“袁洋,你的字怎么写得那么漂亮?”他一脸开心,不好意思地说:“我还可以写得更好呢,姚教师.”然后,我就装着不信,后来
平凡而美丽地教育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