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网络经济与网络市场
§ 引言
网络经济并不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早在服务经济出现它就相伴而生,只不过长期以来它的影响力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
§ 网络经济的基本概念
人比其他动物的进步之处主要在其能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上。创造性地知识应用,引发了社会分工,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凸现了社会进步的增长极。增长极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具活力、竞争力最强的部分。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从增长极开始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促进增长极快速壮大与扩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进行,也可以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
§ 网络经济的产生
作为狩猎时代增长极的耕作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了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人类进入农业时代。
服务业,尤其是运输业、商业、咨询业、金融业是现代社会中连接各个产业部门、各个社会单元的纽带。这种纽带交织成社会网络,形成早期的网络经济形态。
信息是网络经济的黏合剂。服务业连接各社会单元的纽带,是靠信息编织、黏结的。
由于社会需要的增长和战争的刺激,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互相融合。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两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在信息时代,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急剧增加,信息化渗透进了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的各个部门,并且首当其冲地改变着服务业的面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设置了进入障碍,提高了竞争能力,创造了收入。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的延伸和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服务业走向虚拟化:电子商务、往上银行、虚拟物流、虚拟图书馆、网络学校、网上诊断……,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形成。
§ 服务——网络经济的核心功能
20世纪末期,一个经济神话在美国上演,持续的高增长、低通膨、高就业,让一些经济学家困惑。这一现象主要受如下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一是经过二百多年历程,面向物质生产的工业经济走向成熟,人们使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只手左右开弓式地驱赶经济这头不太驯服的烈马,已经非常具有经验,主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经济周期微波化;
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经济系统的负反馈系数,对经济系统的控制更为有效;
三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即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人们的物质需求的满足进入缓慢增长,并且进入消费成熟的理智消费时代,以人为本、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正在由物质驱动走向服务驱动。
服务业的产销基本同步,不会象第一产业那样受自然条件影响而产生波动,也不会象第二产业那样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和涨缩幅度。并且,它可以吸收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随着服务业比重的增大,这种基于服务和协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了国民经济的周期性。
菲茨西蒙斯夫妇的分析也表明,“美国过去的四次经济衰退中,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实际上是增长的,而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在减少。这表明,消费者有推迟购买商品的倾向,而不愿意减少对基本服务的需求,如教育、电信、金融、保健以及消防治安等公共服务。服务业具有这种抵御衰退的特点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服务的本质,服务不能像实体那样库存。因为服务业的消费和生产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比较稳定。当经济衰退时,许多服务得以继续存在。其次,服务业中的主要部分是面向人的,突出了人本主义的成分,因此,在经济衰退时期,尽管房地产、保险、证券业的交易在下降,但医院仍像往常一样繁忙,不必减少雇员。第三,在衰退过程中,消费者和公司均推迟了资本项下的支出,而对现存设备加以维修就使用。这样一来,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就保留下来。”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以新的供给创造了新的需求,而新的需求又推动了新的供给,使经济出现社会总供求的良性互动,形成减缓经济衰退的强大反动力。20世纪80年代起,计算机网络空前地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投资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因而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膨现象。
第2章 网络经济与网络市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