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城市是人类集中的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居环境形式。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第一节类型、规模、分级及其相关设施1、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规模:人口7000~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厂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上面提到的用地规模主要以一般的多层住宅区为基础数确定,人口规模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减小,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增大。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足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频率和人口规模为依据的,其中既考虑了居民使用的便利,也兼顾了设施设置和运营的经济性。第二节:社区指在—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1、住宅区规划(包括城市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态构筑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所谓“场所精神”便是一种在空间山进行的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服务、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安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之—。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而邻里单位则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住宅区规划理论,它对现代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3、邻里单位及其原则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1城市交通不穿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nfengdao
  • 文件大小195 KB
  • 时间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