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花山文化与广西文学相互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花山文化与广西文学相互性
花山,直译于壮语“岜莱”(“岜”是壮语“山”的意思;“莱”是壮语“画画”的意思),意思是“画有图(壁)画的大山”,是广西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与大自然进行灵魂交流的“话语记录”。花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壮族人民的精神圣地和根性文化具象所在。真正的文学,总是要触及精神灵魂,而真正的精神灵魂,又是潜藏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里,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广西当代文学在发展中难免会涉及花山文化,尤其是其中的“花山精神”———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因此探析广西当代文学与花山文化的互动关系,从而构建崭新的具有时代性的文艺理论及创作尤为重要。
一、探析二者互动关系的价值意义
广西当代文学与花山文化形成普遍的互动关系,这不仅是理论论证的结果,也是广西文学文化实践客观存在的事实。1985年,杨克与梅帅元撰写的《百越境界———花山文化与我们的创作》一文已指明这种互动关系的客观存在[1]。黄伟林在《从花山到榕湖———1996—2004年广西文学巡礼》中进一步揭示这种互动关系的内涵:“1985年前后,当中国文坛正被一股文化寻根的冲动澎湃之时,广西一批年轻的诗人和小说家曾走向花山,进行他们文化本根的朝圣,试图创造一种能与湘楚文化、齐鲁文化相媲美的百越境界……一个后来被称为‘花山会议’的广西青年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在宁明花山召开,揭开了文坛新桂军‘文学北伐’的序幕。”[2]温存超在《花山岩画与广西当代文学》中进一步指出:“文学桂军边缘崛起重要原因之一乃受花山文化的重要影响。”[3]以上作家学者的研究和发现,充分证明了花山文化与广西当代文学互动关系历史性存在的客观事实。其实这是一个刚打开局面的广西文化构建大课题,对该课题继续进行全面深入探讨,将对广西民族地域文化尤其是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构建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学者们普遍认同:
“花山岩画是世界岩画的极品;花山文化是壮民族文化形成的标志,是岭南文化的缩影,是连接中国—东盟的文化桥梁;花山岩画具有着世界性的突出意义和全人类的普遍性价值。”[4]目前“左江岩画申遗”已明确纳入广西人民政府重点文化工程建设规划之中。从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角度出发,进一步挖掘花山文化精神内涵,以塑造左江(花山)文化品牌,这应是构建广西文化的当务之急。从文学研究层面看,对花山文化与广西当代文学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进一步理顺“花山精神”实质及其与“广西当代文学精神”之间的互通性;其二,进一步揭示“花山精神”之于广西当代文学思想启迪和精神支撑的作用;其三,进一步探讨“花山精神”对于广西文艺创作可供选择的路径、方向,如以民族差异性为艺术个性而获得“跨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的创作效果等。总之,这是一个立足本土民族区域现实需要的文学文化学前沿课题,对该课题展开人文学术科学探索,不仅对本土的文艺学研究具有推进作用,而且对重塑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提高本民族的文学创作乃至文化创造的自信心,均大有裨益。
二、探索二者互动关系的眼界和思路
探讨花山文化与广西当代文学互动关系重大文化课题,研究者应具备怎样的学术眼光和科学思路是一个关键性的追问,事关所研究课题的人文学术价值构建能否真正实现。笔者认为,对本课题进行探索,应立足于时代文化创造即从
“文化研究”角度出发,站在“文学创作价值论”较为宽阔而又切实的学术视野

花山文化与广西文学相互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