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当人 ——人本管理学要义
李宝元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被工作所定义,
从群体到团队
为组织事业而扬起风帆;
人从历史中走来,
立于天地宇宙之间;
1,2
3,4,5
以目标践行立下的诺言,
我们发誓不作金钱的奴隶,
但要以产权为支点掌握自己的命运;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还要在传承文明中创新应变
以领导火热的爱和情来激发大家勇往直前;
老实做人,
坦诚待人,
把人当人,
爱人、让人、体谅人、团结人,
此乃人本管理学之要义。
《把人当人》是作者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三部曲系列著作
的精华浓缩版和
通俗演义版
6,7,8
9,10,11
以心的灵犀来选择志同道合者,
沟通,沟通,再沟通,
以竞争求合作,力做权威主人,
最终实现跨文化平天下鸿鹄之志!
12,13,14,15
要
目
管理百年,人性渐已醒
工业化背景与管理“科学”缘起
泰勒制:“科学”有效地把人当牛马
“假惺惺”的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人是“战略性资财”
回归人本管理
1
修齐治平,做人通理
人人管理,管理人人
人人的管理,应人人而管理,为人人而管理。
以人为本,《大学》要义
“社会”是由“人”有机“组织”在一起的,“修身齐家治天下”本来就是一连串的事情。
“修身”正根
格去物欲、诚意正心,超越自我,珍爱生命、热爱人生,是一切管理成功的根本。
“齐家治国”之道
社会组织中的管理工作,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人生管理”的外化体现或具体运用。
志在“平天下”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错误的!为万世开太平者,还是以“和合”为要旨的天下主义。
大道条条通管理
大管理,通道理,我会做人我怕谁,任由驰骋纵横八千里!
2
工作价值,人生意义
人是由工作来定义的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工作本身界定了人的价值。人生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工作事大,关乎“人权”
有没有工作机会涉及“人权”问题。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各国政府都不敢稍有懈怠。
为什么“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赫氏激励论的核心思想是:工作本身的价值目标和人生意义是最直接、最重要的。
人被物化的历史悲剧
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现代大工业体系把人不当人,将人异化为固定其上、被动运转的螺钉。
人本主义指向:工作,并快乐着
根据生命的内在价值要求,将工作设计得既幸福又快乐,并不是梦想,而是近在眼前的现实。
如何加大工作的人性含量
工作人性化设计有五个基本思路:重组任务,加大责任,面向客户,向下授权,直接反馈。
3
社会群体,工作团队
演绎西游经典,话说团队“真经”
发生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事情是以往伟大的文学故事之现实翻版,演绎经典,能悟真言。
人以群分,群以神聚
人生不能无群,人力来自群力。众志一心、群策群力,焉有不能胜物之理。
社会群体杂谈
群体以“神聚”程度而类分,凝聚程度与规模有关,小群体以五人规模为最佳。
“工作团队”是怎样建成的
西游取经团队,不愧是神仙大手笔,成员性格各异、角色互补,搭建得可谓天衣无缝。
做一个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员工
以事业为重,认清自我、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建设高效工作团队
团队精神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进行长期不懈努力。
4
学习生存,组织如人
组织是什么
在当今社会,我们都是组织人。组织如人,它是一种具有“学习”能力的社会生物有机体。
组织学习:社会生态学意义
组织学习实质上是组织作为社会有机体因应环境而自然选择的一种适应性调整行为。
童真无价,情景激发
创业需要有一股敢创敢干的“革命”激情,更要有随机应变的“学习”能力。
成熟持重审慎,按部就班学习
在稳定性环境下,常规性组织学习可能是一种最佳选择。
创新振兴,回归价值理性
不在变革中生,就在没落中死。返朴归真,重获随机应变的学习能力,事关组织生死存亡。
5
日本人为什么有如此强的学习能力
二战后,不到几十年的功夫,在战场上失败的日本人何以又在市场上高歌猛进,答案是日本公司善于学习,将隐含与明晰知识糅合转化,创造群体知识。
野中郁次郎理论的启迪意义
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和一个社会,两类知识并重平衡和转化整合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反思中国式学习
不实在的中国式学习令人担忧,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特别关注:全民学外语
“政府齐推动,全民学外语”可以说是中国式假学习的最典型、最生动写照。
现代组织学习型变革的基本方向
在现代组织中,工作团队化是一种重要学习型变革趋势。
绩效大目标,与人共谋之
欲解困惑从头说
绩效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保证组织以最佳方式达成特定使命和目标。
“高效率”人本管理意味着什么
把人当人——人本管理学要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