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智慧的世界,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具有光彩。——于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之几也。(朱熹《四书集注》)如何做是“比而不周”?*探讨能与大多数人友好相处,与大多数人联合,为公共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致,真诚交往,顾全大局,而耻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结合实际,说说周而不比有哪些表现?自我反省,你在交友时所处的立场,是“周”还是“比”?*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而不争”,是自尊自爱,不与人争。“群而不党”是合群,拿自己当普通人,甘当群众一份子,并不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李零)强盗们也聚在一起,为什么不是君子呢?*探讨矜,是指庄重自持,是内心的傲,内在有气节,如不吃嗟来之食。群,就是敬业乐群,彼此相处融洽,走大公之路。如何理解“矜而不争”的“矜”,“群而不党”的“群”。君子出于公心,小人囿于私利。出于公心所以能胸怀宽广,纳百川而归于海,搞五湖四海而不搞拉帮结派。出于私利所以就心胸狭窄,结党营私而排除异己,搞宗派主义而不讲道义原则。*探讨不与时代相悖,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君子有进取心,但不与人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去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孔子却说“矜而不争”,告诫人不要争强好胜,假如我们依照孔子这一思想来处事,不是没有进取心,与时代相悖吗?*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恶人”,这与“仁者爱人”矛盾么?*探讨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仁者是论是非不论利害。为什么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某人,憎恨某人?如何理解“正确”一词的内涵?*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于彼此辅助,达到行仁的境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君子以什么来交朋友?为何文章可以用来交友?君子交友为了什么?*
论语选读周而不比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